财新传媒
2017年09月11日 17:07

塑造宇宙的磁场,来自何处?

塑造宇宙的磁场,来自何处?



​塑造我们的宇宙的力量,并非只有引力一个。长久以来一直被人遗忘的磁场,或许也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图片来源:《新科学家》

(文/Katia Moskvitch)每每谈到宇宙,引力就当仁不让。是它让我们的双脚牢牢地站在地上,也是它塑造了我们的宇宙。它使得气体云发生坍缩,进而形成恒星和行星。它孕育了星系中数千亿颗的恒星,也正是在它的作用下,星系聚集成了星系团,进一步又形成了超星系团。然而,在这场游戏中,...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09日 12:51

从杂草到稻米,我们是如何驯化口中的米饭的?

从杂草到稻米,我们是如何驯化口中的米饭的?


白米饭,糯米,黑米,胚芽米,糙米,血糯米,粳米,籼米,寿司米,印度香米。如此多的稻米家族成员,你知道它们都属于同一个物种Oryza sativa吗?为什么这个家族会有那么多颜色,那么多不同口感的成员呢?


身处在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最大的稻米消费国以及稻米的老家,甚至每日还要与它们唇齿相依,缠缠绵绵,你怎么好意思说,自己不了解稻米?!


稻米:从杂草,到作物


我们大都知道,平常养的牛、羊、猪...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03日 23:30

脑袋大更聪明?其实不尽然

脑袋大更聪明?其实不尽然



自从人类开始研究大脑以来,大脑如何与智慧挂钩就成了让科学家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其中显而易见的一个假定便是智慧程度直接决定于大脑的尺寸——大脑越大,脑细胞就越多,人不就越聪明吗?

一些科学家们也以此来解释为何我们比近亲黑猩猩们要更聪明;然而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们却不在少数,他们的理由也看似无懈可击——倘若大脑越大动物就越聪明的话,为何大象没有展现出高于人类的智慧呢?随着对大脑了解的不断...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02日 23:42

少睡一会儿不要紧?变胖你可别哭

少睡一会儿不要紧?变胖你可别哭


在法国文学家伏尔泰看来,睡眠与希望是同等重要的事情,他甚至将前者形容为上帝在人们饱尝千般烦恼事后赐予的补偿。对于某些深受肥胖困扰的人来说,睡眠尤其具有特别的意义。一系列研究表明,他们减肥的希望有可能恰恰藏匿在睡眠当中。


在世界范围内,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过高的体重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澳大利亚著名糖尿...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30日 14:47

新视野号团队:拦截阴影,只为17个月后那次擦肩而过

新视野号团队:拦截阴影,只为17个月后那次擦肩而过

​根据最新的掩星观测数据,新视野号的下一个目标2014 MU69,可能由一对小天体紧靠在一起构成。图片来源: NASA/JHUAPL/SwRI/Alex Parker

经过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联手观测,天文学家对新视野号探测器即将飞掠的下一个目标——柯伊伯带小天体2014 MU69,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一结果却令他们大吃一惊!

在成功飞掠冥王星后,NASA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将在2019年1月1日,近距离飞掠下一个目标—— 一颗比冥王星更偏远的柯伊伯带小行...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08日 11:49

芳香交响曲

芳香交响曲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在人类还蒙昧而不知何谓气体分子和嗅觉受体的年代,贵族生活就已将香气和仪式、情绪、氛围联系在了一起。随时间推移,人类对香料的追求甚至成了化学发展的一股推动力,当香气演变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究竟是什么?又怎么得到它?

香料所呈现出来的气息,其实是由一系列气味不同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合力构成的。譬如麝香,这种从雄麝香腺囊中提取的名贵香料,它的香气主要源于其中...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24日 11:51

电击狂魔特斯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电击狂魔特斯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70多年前,1943年1月7日,与爱迪生同时代的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去世,身后留下的是许多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以及许多后人附会穿凿的传说。

​在特斯拉的发明里,最有名也最常见的当属特斯拉线圈(Tesla coil)。简单的说,特斯拉线圈就是一个变压器,笔记本电脑的电源插头上就有一个变压器,可以把插座一端220伏的高电压转换成成电脑这一端使用的低电压,特斯拉线圈的电路则反过来,可以把很低的电压升高很多倍,变...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17日 11:32

吃豆腐会导致痛风?有可能连医生都错了!

吃豆腐会导致痛风?有可能连医生都错了!

痛风是困扰许多中老年人的一种疾病。痛风来源于体内尿酸的累积,而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于是,避免高嘌呤食物,就成了预防痛风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高蛋白食物往往伴随着高嘌呤。于是,高蛋白的大豆和豆制品,也就被痛风病人以及担心痛风的高尿酸人群“拉黑”了。2011年发表在《亚太临床营养杂志》(Asia Pac J Clin Nutr)上的一篇综述提到过一项调查,48%的医务人员也认为豆制品会导致痛风

然而,事实并非如...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15日 23:22

高压线辐射为啥这么招人恨?

高压线辐射为啥这么招人恨?


因为供电公司修建高压线和变电站引发的冲突屡见不鲜,在网上随意一搜,就是一长串。高压线一类的电力设施如此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人们担心高压电产生的电磁辐射(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电磁场),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让儿童患白血病的可能性增加。

那么,科学界真的有研究结果证明,高压电线的电磁场能对人产生危险吗?

高压线辐射与儿童白血病,有关还是无涉?


首先,确实可以找到一些研究结果,认为高压线产...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09日 21:51

既然我们彼此需要,那就好好谈一谈吧!

既然我们彼此需要,那就好好谈一谈吧!

如果把科学传播比作一根链条,那么科学家和科普作家这两个群体就是这个链条上相邻又有重叠的部分——他们的关系本该如此亲密,甚至有些科普作家本身就是科学家,比如卡尔·萨根、道金斯、霍金。在一些国家,科普作家被称为“科学写作者”,他们大多具有自然科学的知识背景,同时又和科学家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联系,每当有重大的科研进展和重要的科学事件发生时,他们能帮助科学家把声音传递给公众。

在中国,这个链条连接得够好...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03日 15:22

我们和丧尸有个约会

我们和丧尸有个约会


​在众多魑魅魍魉神魔鬼怪黑夜传说中,“丧尸”于我有种特殊情结,一直以来挥之不去萦绕心头,仿佛正检验着我内心的好奇和邪恶,要承认,这肯定和我从小就玩生化危机有关。丧尸片我也是看一部爱一部——只要不是白痴编剧编的,我对丧尸的感情,看了《恐怖星球》和《深空失忆》以后,更是上了一个台阶。

Zombie和科学的关系,在本人看来,比吸血鬼或狼人之流要亲密得多,它可不是天山童姥简简单单几颗俎虫药丸就能搞定的事...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30日 11:20

红黄蓝绿黑,对小鸟来说,哪种颜色最开胃?

红黄蓝绿黑,对小鸟来说,哪种颜色最开胃?


​红草莓,黄枇杷,绿葡萄,黑桑葚,各种水果的颜色诱人食欲。鸟儿们觉得什么颜色的水果,看上去最美味呢?一项于2014年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研究显示,黑色和红色的果实是亚洲热带鸟类的至爱。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员和他的研究团队分析了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喉红臀鹎(P. aurigaster)、黑冠黄鹎(P. melanicterus)和蓝喉拟啄木鸟(Megalaima asiatica)四种主要以果实为食的鸟类对果实颜色...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27日 21:59

控制狂也能有好人生

控制狂也能有好人生


压力一大,就去收拾房间的人请举手……

我算不上勤于内务,但压力大、心情差时,会突然化身家务小能手:拖地整理,洗衣晒被,连电脑文件和手机图标都要分门别类。我一直以为,这说明我天性贤惠勤劳——虽然这种美德常被压抑得深不可测,只在特定环境下喷薄而出。

然而并不是。我只是“内在控制感”少了,转而控制外部环境而已。

人人都需要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用王小波的话说,就是“敢于无视对生活的设置”,他...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20日 14:57

瓢虫:研究翅膀就研究翅膀,为什么扒人家的衣服!

瓢虫:研究翅膀就研究翅膀,为什么扒人家的衣服!


​萌萌哒小瓢虫,总是仔细地把翅膀藏在鲜艳的鞘翅之下,只有在起飞时,我们才看到它们露出翅膀。

​瓢虫的翅膀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好的折叠结构了,长长的翅膀平时能很好地收纳在小小的空间里,而且展开和收起的过程都非常方便。

​工程师们其实也有类似的需求。他们也想设计出一些折叠时很不占空间,展开使用又很方便的结构。因此,东京大学的航天工程师斉藤一哉,想从瓢虫身上获得些灵感。

然而,瓢虫这长长的翅膀,到底...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19日 19:44

夏天看点清凉的,你知道七亿年前的地球是个雪球吗?

夏天看点清凉的,你知道七亿年前的地球是个雪球吗?


​对浮生须臾的人类来说,地球46亿年的浩瀚历史,无疑是一部充满震撼的长镜头。有太多封存在时光深处的场景,足以冲击我们最极限的想象力。比如说,你能脑补出整个地球被冰封时的样子吗?这不是特效大片也不是魔幻现实,而是可能发生在七亿年前的真实场景。

在这段时期,整个地球几乎被冻成了宇宙“大雪球”。从极地到赤道,地球的表面全部被冰盖所遮覆。干燥的空气磨蚀着苍凉的陆地,广袤的大洋被全部冻结,哪怕你站在热带...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13日 10:42

酱油标签有门道,云无心老师教你挑

酱油标签有门道,云无心老师教你挑


酱油是中国烹饪中最常用的调料之一。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酱油,让人眼花缭乱,价格也相差巨大。

那么,在挑选酱油的时候,我们应该看什么呢?


​“看颜色”、“摇气泡”之类常见的“小窍门”,其实都不靠谱。如果真把它们作为酱油品质的判断标准,厂家有各种方法轻易地做出大家想要的效果。“闻气味”有一些道理,但超市也不会允许你打开瓶子来闻。

我这里要说的,是看瓶子上的标签。有人会说:“标签都是厂家自己...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08日 11:20

上海科普大讲坛特别活动 | 神奇植物在哪里 | 讲座回顾

上海科普大讲坛特别活动 | 神奇植物在哪里 | 讲座回顾


​作为一个不认识植物的自然爱好者(兼一个背不动相机的潦草自然观察者),经常斜挎上手机钻进林子,见到陌生的植物一通猛拍,想着拿回来再请教“是什么”、“能吃么”。但由于懒惰最终往往不了了之,图片收藏了一堆,其中很多还特征不全,并不足以作为辨认物种的素材。

以前经常想,要是有人能随时帮我辨认,并且能自动帮我记录下观察到这些植物的地点就好了!(现在嫁了个“植物人”,我个人的这个需求实现了……)对于广...


阅读全文>>
2017年04月06日 18:56

单身狗沉迷手机,还有救吗?

单身狗沉迷手机,还有救吗? ​​

​你一天看多久手机?

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手机,也重新定义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从前的手机只是可随身携带的缩小版电话,现在它是我们生命中的光,是点燃热情的火焰,是喜怒哀乐的源泉,是不离不弃永相随的万能助理。黑色屏幕就像个任意门,助我们随时随地逃离当下生活。

但它也成了根永远牵住你的绳子。我们变得“人机一体”,手机24小时不离身,晚上看着手机入睡,天明又被手机闹铃叫醒。调查显示,近80%的智能手机用户在...

阅读全文>>
2017年04月05日 21:55

假化石:古生物学家的血泪史

假化石:古生物学家的血泪史 ​​

编段子最怕的是什么?当然是被当真了。《哆啦A梦》的愚人节特别节目里,大雄和哆啦A梦用垃圾做了一些假化石,想开个愚人节玩笑,却被当作真的古生物而无法收场……

哆啦A梦用易拉罐制作的假化石。

等等,古生物学家这么好骗?

虽然很不好意思承认,但确实古生物学颇有被坑的……传统。1726年,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教授兼外科医生约翰尼斯·贝林格(Johannes Bartholomäus Adam Beringer)出版了一本书《符兹堡的石版...


阅读全文>>
2017年03月22日 12:18

奇翼龙:蝠翼鸟羽的神奇“飞龙”

奇翼龙:蝠翼鸟羽的神奇“飞龙” ​​

​恐龙会飞吗?如果是三十年前你指着博物馆里的标本说“会飞的恐龙”,可能会被人善意地纠正——“那是翼龙,翼龙不属于恐龙”。不过今天我们已经知道,恐龙里面也有能飞的。中生代中期,在恐龙类统治大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支不拘常规、极富勇气的飞行军——披羽恐龙。它们与翼龙一样,也飞上了蓝天,各自独立发展出飞行技法,翱翔于空际;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恐龙的后裔一直存活到了今天,那就是我们每天所见到的鸟类。以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