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喜玛拉雅稀薄的空气和低氧,会阻碍移动的速度。在这里体力耗竭的登山客,看着斑头雁(Anser indicus)从他们头上呼啸而过。每年,这些雁鸭展开漫长而艰难的迁徙,从海平面的印度,跨过宏伟的山脉,到达它们在中亚的夏季产卵地。新的研究指出,它们靠着自己的气流,而不需要上坡的吹送流(tailwind),便可以上升到高空。研究人员认为,这应该是地表上最艰难的迁徙。

近年来,科学家找出几种适应的特征,能支持斑头雁壮阔的迁徙,包括比大多鸟类都还大的肺,以应付肌肉及心脏的供氧;密集的微血管和血红素,可以储存更多的氧气。尽管如此,大多的专家认为,没有气流的帮助,雁鸭无法在这么短时间内翻越山脉。

为了厘清这可能,英国班戈大学的生物学家,现在是一位博士后研究员的Lucy Hawkes,和生理学家Charles Bishop,率领13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追踪雁鸭横越喜玛拉雅的旅途。研究团队利用卫星,追踪25只北迁及38只南迁的斑头雁,迁徙途中的位置、高度及速度。

北迁的雁鸭,一般来说,能在7到8小时内,以每小时64.5公里的速度,从海平面爬升超过6000米高。研究团队还记录到鸟类最高的持续爬升速度,每小时能爬升垂直高度1100米。南迁的雁鸭较少爬升,因为它们旅途从青藏高原开始,所以他们的旅途只花了4.5小时或什至更少。

最令人惊讶的是,根据由珠穆朗玛峰气象站收集到的资料,大多的斑头雁在没有上升气流推送的日子里,完成它们的迁徙;相反地,它们偏好在夜间或清晨逆风前进。科学家推测,或许是因为夜间及凌晨的低温,有助于雁鸭散热,增加氧气利用;比上升气流更有利于它们。雁鸭也可能为了安全及机动性,而偏好在风平浪静的天气中迁徙。

「这些雁鸭维持令人惊讶的高耗氧量,可能是休息状态的十倍;而它们还必须维持这状态数小时之久才能到达终点」Hawkes说。但我们对其他也会飞越喜玛拉雅的鸟类,像是鸭或是鹳,迁徙的策略及生理则了解不多,所以Hawkes没有把握是否其他雁鸭也一样强壮。

这篇研究证实了雁鸭迁徙的策略,以它们旅程来看,非常贴近山势在飞行,气流的任何微小的改变,都可能使雁鸭摔得粉身碎骨。

本文來自PanSci泛科学网,作者为 逆旅

《科学》网站6月7日报道

地表上最严峻的迁徙 - 科学松鼠会 - 科学松鼠会
想分享科技新鲜事,跟大伙儿谈论热点话题背后的科学?却懒得写长文章,或不知怎么参与?现在可以编译短文或写原创小文章,投稿给资讯频道,与大家共享信息。  详情 <<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0篇文章 6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