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朝(作者为科学松鼠会成员量子熊猫,果壳网产品经理)
有件事常令我惊讶:很多步入科研领域的人,在使用新工具前会先浏览手册或者文档,但对科研工作本身却没有仔细思考。
也许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或者习惯使然,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才来说,相较于选择一份工作,本科毕业后读研究生或出国读取Ph.D是更顺理成章的路径。对于其中一部分人,实验室、图书馆乃至野外、田野工作,迅速让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科研生活的挑战和智力快感让他们觉得这条道路非常正确;对于其他一部分人,智力和勤奋足以让他们在这个领域谋得一席之地,尽管科研对他们来讲仅仅是一份工作,但也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可对另外一部分人,科研多少变成了负累和折磨。进入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攻读阶段,不仅意味着选择一份职业,数年的学习光阴,和对未来人生道路的改变,都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遗憾的是,很多人在踏入这条道路前,并没有明晰的人生规划,也缺乏对科研生活实际面貌的认识。所以,在这次为科学松鼠会培训工作撰写的文章里,我特别想谈谈科研道路的另一种选择。
话题回到文章一开始提及的“手册”。读研伊始,我找来了《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和《致青年学者》这样的书籍来阅读。其中的经验和智慧自然启迪了我,可给我印象更深的是另一个感觉——“换了人间”。
《致青年学者》写于19世纪末,作者是著名的西班牙神经科学家卡哈尔,诺贝尔奖得主。读这本书,能感受到一种科研工作的神圣使命感洋溢其中,甚至涉及了一个科学工作者该选择什么样的婚姻生活以及爱国情操。
百余年后,当博士教育变成了某种平民化教育,《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这样的手册更多地将目光给与了一个研究生如何处理在校生活、如何发表论文和获取教职等。那种使命感不在了,读者将深切地体会到,尽管科研工作的复杂度可能高于其他都市白领的工作,但在意义上差别并不那么显著。更不要说不得不考量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工作压力等一系列事由了。
而相信已经步入科研领域的朋友们更有切身体会,相对于本世纪初,读博士等同于进入科研(这甚至不是欧洲传统,当时在欧洲成为学者甚至不需要博士学位)不同,如今的博士意味着一种训练,或者(特别是对于我们),意味着一个出国远行、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等。这其中,献身科学事业不一定是最初的动因和最后的归宿。
那么,既然读研究生或者读博士不必然的指向科研,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更直接的问题是,是否我们要经受四到六年的艰苦训练,最终和所有毕业生一样走出校园来到职业领域,发现工作必须的技能上我们并无优势可言?
我当然并不能给出对所有人满意的答案,但还是试图给出一些建议。本文虽然依据科学松鼠会的经验而写,但是其实类似的经验并不限于松鼠会,也希望读者能从这里举一反三。
我个人的专业是认知神经科学,目前硕士在读。我在2009年加入的科学松鼠会,除了撰写文章,我还负责网络编辑工作,之后又负责了科学松鼠会网站改版的产品文档撰写,如今则将一定时间投入到互联网产品设计上来。
其实很多朋友都知道,硕士文凭,这些年甚至是博士文凭,一方面证明了我们的学科训练,更多的是作为很多领域的准入证。那么,显然,我在科学松鼠会的经历会对我未来的职业选择起到比较好的帮助。
首先,我对传媒、IT等领域有了比较好的了解;然后,我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人际关系。如果我在硕士毕业后不选择继续从事科研,那么我会获得小小的优势。然而,这些其实还不是最重要的,科学松鼠会的经历,培养了我更好的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和生活态度。这些方面更多的是人格因素,是简单的依靠实习等方式难以获得的。
科学松鼠会能带给成员什么呢?
一是写作能力的锻炼和发表机会,这本是科学松鼠会的初衷之一,汇聚科普作者的力量。而对于新人,可以有百余位较有经验的科学作者从文字水平到科学性对文章进行编辑、评议,这个机会是其他地方不太可能有的。当然,就科学写作而言,谁也不敢说自己是专家,加入近来的新人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也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别人修改文章。就在这种教学相长中,松鼠们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一方面,则是这些科普文章有在国内一线平媒发表的机会。如果只是小圈子内的写作,难免流于小众趣味;而这种发表机会会让我们的文章迅速得到海量读者的直接检验。更不要说这些文章还会发布在网上,即时收到网友的回复,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对科学准确性的挑剔。
在写作之外,科学松鼠会定期举办多种活动,如小姬看片会、达文西行走中对和其他的讲座。这些活动的进行,都会使组织者得到很好的锻炼。每次活动中,我都能看到一些来自科研院所的同学充当志愿者。在这里,很多学生能有机会和各个领域高水平的老师直接对话,而帮助组织活动,处理从邮件、电话到现场的各种事宜,是我们“宅”在实验室中难以经历的。甚至,作为实验室生活的有效调剂,这些活动也是很好的选择。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不少对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极客(geek),嗯,还有你想认识的异性极客。当然,也不时有文科男女前来围观。
最终,科学松鼠会的形象可能已经揭示了一些信息:我们对“有趣”有天然的爱。难以想象,一个对科学有爱的人会忍受无趣、滞重、平庸的生活。科学松鼠会的成员和热心参与者有一大特点,就是某种理想主义的性情,和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我有时会惊讶地得知,某个志愿者维护着一个访问量不小的个人网站,某个成员会主动联系出版社,要求译介某一本他认为有价值的科学著作。相较研究生生活有时会冒出来的愤懑和郁郁,我们会发现,其实,完全有另一种方式,将我们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更有声有色。
还有一点补充:以上这些,并不是脱离科学而存在的,反而是科学生活的另一种扩散或者延续。以上种种,既可以作为科研生活的补充,深入,则还可以是未来职业选择的新起点。
对于研究生,非常实际的问题是职业规划如何进行,那么即便我抛却科学松鼠会的背景,还是可以说,锻炼写作,广泛阅读,参与相关领域讲座、沙龙,和本领域的学者、学生交流探讨,以及拥有健康积极的态度,这些都将为我们未来良好的生活加分。加入科学松鼠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我也希望未来更多的选择出现,共同缔造一个更好的高水平人才生态,不论你选择进入科研院所工作还是用所学知识进入其他职业领域,都能够找到你的朋友。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