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肥胖的危害早就深入人心了,减肥被爱美丽爱健康的人推崇为一种生活习惯。减肥可能会造成毒素入血的消息是让您庆幸自己不用再辛苦减肥呢?还是为以前的减肥成果担心呢?关于POP(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各种问题咱们一一请教一下环境松鼠白鸟吧!
POP能不能代谢掉呢?
白鸟:POPs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顾名思义,有两个特性,脂溶性和难降解性,所以它容易蓄积在脂肪组织中,而且很难生物降解,在体内长期保持主要结构的稳定。主要的代表:DDT(滴滴涕,学名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为首的各种有机氯农药、工业生产和垃圾焚烧中产生的二噁英。这些化学品在生物体内基本上是一旦拥有终生不弃的,南极企鹅体内的DDT就是食物链中被层层蓄积最终传到它们那去的。所以POPs现在基本都不让使用了,而二噁英这样的副产品也是被严格限制的。(垃圾焚烧厂都有相关标准)
POPs真的会在脂肪中积累然后进入血液吗?
白鸟:关于减肥导致的POPs进入血液,确实有可能。美剧《House医生》里的大夫会诊时就经常出现一种推断:当排出所有环境因素,而已经住院的病人还在持续出现症状的时候,House就会怀疑病人有吸毒史(或者接触某种污染物的历史),脂肪组织里蓄积的毒品在脂肪减少的过程中持续的给病程施加干扰,所谓来自病人自己的病因。
POPs进入血液对人体有多大危害?
白鸟:我很怀疑减肥引起的POPs释放回血液是不是真的会有什么太大危害,因为现在人接触到的剂量其实已经相当少了,而减肥造成的脂肪组织减少也不会是一个很大的量,大概只有极端情况,才会导致毒性反应吧。而且我怀疑,POPs进入血液以后,最后还是一部分经肾排出,一部分溶解在剩余的脂肪组织中,血液里的浓度不会持续很久吧。像DDT这样的东西,基本上现在全世界生物体内都多少有一点,只能等它们慢慢降解掉,每种POPs的毒性大小也不一样.
另外,文中的这些物质不适合被称为“毒素”,是一些对生物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而且还多是人工合成的。而毒素一般专指生物合成的可导致毒性效应的化合物。
减肥为什么会导致POPs进入血液呢?
白鸟:成也脂肪败也脂肪。如果不是有这么多脂肪,这些物质在体内的量也会小一点。所谓“脂溶性”基本上表征的是化合物的极性,与之相对的是“水溶性”,极性强的物质易溶于水,比如乙醇,极性弱的物质相比较起来就更倾向于呆在脂肪组织中,比如滴滴涕(DDT),吃进去以后,在吸收代谢过程中会被体内各处的脂肪组织截留。
白鸟总结一句话就是,与其操心怎么减肥,减肥有什么后果,不如不要长胖。POPs也可以少储存一些。按照小编的理解,长胖不可怕,减肥成功当然好,最可怕的是反复地长了减,减了长。。。
·既可以看,还可以摸
机器人慢吞吞地叠毛巾当然很可爱,但是叠一块毛巾就要20分钟也太不给力了。因为它们只靠“眼睛”测量毛巾的位置,然后命令手去完成动作。幸好“只能看不能摸”的时代一定会结束的,因为机器人松鼠Robot说在他们机器人学里面专门有一个分支,在触觉传感器(tactile sensor)方向下面就有研究电子皮肤的。
电子皮肤听着挺玄乎,但是Robot却说在咱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很多电梯里就用到了触觉传感器,不过比起资讯中提到的可媲美真人的电子皮肤,它的精密度就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啦。
通常机器人身上用到最多触觉传感器的地方就是机器人手臂最前端夹子的内侧,因为这是用来决定夹子和要拿取的物体之间的力度的关键因素。一个衡量机器人手臂的经典例子就是自动抓取生鸡蛋,这个要是力度把握不好,吧唧。。。实验室就很悲剧了。这篇资讯里面的传感器可以感受到蝴蝶震动翅膀的力道,跟拿生鸡蛋比起来那灵敏得是数量级的差别啦。
尽管电子皮肤很有用,尽管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but, Robot说这个传感器短期内是不会像大众想像的那样做成电子皮肤,覆盖机器人全身的。第一个因素当然是价格,第二个因素在于,我们是否需要机器人全身都那么“敏感”?机器人的大脑(CPU)是否能很好的实时处理这么多的数据?就目前来看,很可能,就是机器人身上必须要精确判断触觉的那么一些关键地方来点儿,像是机器手的夹子内侧或者机器假肢与人体接触的断面,这些地方,还是很有前途的。
说到CPU是否能很好的实时处理这么多数据,心理松鼠0.618想扯两句人的认知了。其实人的CPU也不能同时处理那么多数据,所以“想出”好多对付的办法。比如选择性认知,自动加工什么的。
利用触觉传感,不光能做出电子皮肤,电子松鼠猛犸提醒说,其实这个跟电子触摸屏的技术就很像。今年二月份,纽约大学开发出了一种低成本的触摸屛,用两层印刷了电路的塑料薄膜,中间夹着一层可以因压力改变电阻的油墨,制作出了大面积而低成本的触摸屏,也很柔软,而且也不透明。可以直接用手在上面画画!不信就请看一段TEDtalk吧~
·鱼油作用知多少
鱼油,我真没白爱吃你!这么多年来,被食品工程松鼠云无心认证在某方面的效果得到科学证据支持的食品还真不多,鱼油算一个(副作用后面会说):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作用算是有比较强的科学证据支持的,其他方便的功效也有一些证据支持。但是这些研究往往都是一些动物实验或者临床实验,也就是探讨它“有没有效”的。而资讯中鱼油如何对抗炎症这项研究探讨的是“为什么有效”(这也就是为什么关于鱼油的研究那么多,科学松鼠会却要选这篇做资讯啦),但是这个研究并不能回答“有多大效果”和“如何吃有效”的问题。现在的工业趋势是让它出现在食品中,同时寻找omi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非鱼油来源。
医学松鼠窗敲雨也感觉鱼油现在已经慢慢趋于药品化了。鱼油调节血脂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且在治疗指南上会推荐使用作为药品上市的鱼油。鱼油主要的作用是升高HDL,也就是“好的脂蛋白”。HDL水平低是心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云无心提示大家,虽然鱼油的确有效,但是在它的“功效”被炒作到了夸张的地步,所以需要给“鱼油热”降降温。相对于鱼,它的优势只在于方便。对美国人来说,吃鱼油比吃鱼要便宜一些。实际上一些研究表明,获取同样多的DHA(鱼油的主要有效成分),吃鱼的效果比吃鱼油要好。
而且鱼油不能吃太多,窗敲雨说那样会增加出血倾向。云无心也表示,如果引用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的膳食补充剂办公室的结论,鱼油的副作用就是“微小”(minor),出血的病例都是在服用鱼油的同时服用了其他药物。而MedlinePlus(美国医学图书馆下属网站)的结论还要严重一些,说是大量服用鱼油(每天3克以上)会使一些人增加凝血难度和出血风险,过量服用还可能抑制免疫,不过总体而言是“LIKELY SAFE for most people”(对于大多数人都可能是安全的),包括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剂量是每天不超过3克。其实鱼油做成胶囊出售,唯一的原因就是它很不稳定,不这样搞很难保证质量稳定。
另外特别提示,不要像小编一样把鱼油和鱼肝油混为一谈哦!
·甲烷比二氧化碳厉害在哪?
一提到温室气体,全球变暖,二氧化碳总是被人拖出来枪毙一会儿,其实,就像保护环境,奶牛有责;绿色减排,从吃做起这篇资讯中说的,甲烷比二氧化碳更有“杀伤力”,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3倍。可是这个数字是怎么得来的呢?海洋物理见习松鼠Poguy说,这里的能力指的是一个叫做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的量。气体的GWP的值主要取决于其对红外辐射的吸收能力,所吸收的波长在整个辐射谱的位置,以及其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因此谈到其“能力”的时候,应该是对应于一定的时间尺度的,比如甲烷在20年的尺度上,其GWP为72;在100年的尺度上,GWP为25(23);而在更长的500年的尺度上,GWP则为7.6。从这看出,文中的数值指的应该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百年尺度上的。
·几乎年轻的秘密:相对论和原子钟
科学证明,生活在高楼上衰老得更快 想留住时间的脚步?相对论告诉我们:改变空间吧!物理松鼠Sheldon概括一句话:时不离空,空不离时。引力不但可以弯曲空间,还可以改变时间。不懂没关系,因为你正在看的不是一般原理,现在说的可是传说中的相对论!那么,请深吸一口气,清醒一下,让Sheldon用最简单的语言从现象上解释解释:
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静止的完美球体,拿两个绳子围成圆形把地球围起来,圆心和球心重合。一个绳子长4万公里,一个绳子长8万公里,问两个绳子的高度相差多少?小学应用题的经验告诉我们,周长除以PI(圆周率)约等于半径,那么周长的差除以PI就约等于半径的差了!很遗憾,答错了。实际的差别会比这个结果略大一些——当然远在小数点后很多位。这是因为地球的引力把时钟变慢的同时,还把“径向”的距离拉长了一些,而“周长”方向的距离没有改变。可以说,空间就被弄弯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受到影响并不简单的等于PI了。
如果考虑地球的转动,情况就更加复杂了。就像空气一样,地球表面的时空还会被地球的自转“拖拽”,结果把“周长”方向的距离也改变了。这样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就更加复杂了。
实际上,地球的引力很弱,自转也很慢,并不是一个适合研究相对论效应的实验对象。在宇宙中,有一种脉冲星,引力很强,自转非常快,是典型的相对论性天体。如果脉冲星不但自转,还在公转呢?感兴趣的话,请等待小红猪为我们奉上《爱因斯坦的终极实验室》(英文哒,中文版还没有译出呢)。
地球引力和自转对时间和空间的改变,即便站在很高的楼上,人类也不可能感觉得到。不光人类,一般的钟都测量不出来。这就必须要请出原子钟了。物理松鼠沐右觉得原子钟有可能替代我们现有的标准时钟,使得我们的时间更加精确,不仅在地面上,还有卫星上。 如果精度能够像资讯里面提到的那样进一步提高一些,那在地球物理学上面也会有着广泛的应用。
地球物理的一个研究方向就是利用GPS卫星信号测量某一地区的高度变化,这个高度变化可以是由于采煤、采油等造成的地面沉降,为了平衡地面沉降往地下注水过量造成的地面抬升,地表冰川融化使得原来被冰川压着的部分地壳在弹性作用下向上抬升,等等。但是GPS卫星信号有它的问题,数据中包含的各种误差比较多,处理起来复杂。如果这种原子钟能够实现的话,那么可以直接测量出某一地点地壳高度的变化,能够更方便地用于指导生产活动。
地震学上对地震的监测中,重要的就是获得地壳运动的信息,包括地壳的运动,各地的重力变化等等。如果这个由高精密时钟构成的网络能够实现的话,那么可以更精密地对地球各地的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最终掌握地震发生的机理,降低地震造成的危害。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