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林中的鸟儿,要是能吃树叶的话,那不就不用为食物发愁了?下面,有请本期的获奖者adqq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鸟儿不吃树叶。这里是他在论坛张贴的答案。
以下我们放出红色皇后为本期Dr.U而写的号外!
———————-我是号外的分割线———————-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啊,请问你为啥不吃叶?杂食或食肉动物改行吃素,并不是史无前例,大熊猫就是一个。离我们更近的例子也有,1971年,以色列科学家内沃(Eviatar Nevo)在南斯拉夫的一个小岛抓了五对意大利壁蜥(Podarcis sicula),把它们放到另一个小岛上去。2004年,科学家们光顾小岛时,发现这些蜥蜴发生了令人吃惊的变化。原先它们的食物90%都是虫子,现在它们夏天的食谱中,61%都是植物。它们的小肠和大肠之间,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器官,称为“盲肠瓣”,里面寄居着可以分解植物纤维的线虫。短短33年,蜥蜴就从非肉不饱转化为荤素兼收。
这世界到处都是花草树木,一张口就有得吃,看来吃叶子真是件好事啊,既然蜥蜴可以改口,为什么小麻雀不吃叶子呢?说起来,植物叶子一点都不好吃。它们含有大量水分和纤维素,既坚韧又没营养。吃植物的动物必须进化出一系列的特征来攻克难关。
以牛为例,它有磨盘状的牙齿以利咀嚼,还有极端巨大且复杂的消化器官,它的胃有四个胃室,其中最大的瘤胃可容纳40升草料,肠子长达57米!除此以外,牛还让细菌及原生生物进驻瘤胃内,让它们协助分解纤维素。
即使有这么强劲的消化系统,奶牛一天还是要花6小时来进食,靠多吃来弥补食物缺乏营养的缺陷,为了帮助消化,吃下去的东西还要吐出来再次咀嚼,称为“反刍”。
吃叶子的利益巨大,但是,为吃叶子付出的代价同样巨大……
虽然叶子是蛰于口而惨于腹,小麻雀不吃,还是有鸟攻破了这一难关,亚马逊雨林里的麝雉(Opisthocomus hoazin)就是代表作。
麝雉的食物81%都是树叶,它的嗉囊容积巨大,内含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并有强壮的肌肉供磨碎树叶之用。一般飞鸟都有可观的“胸襟”——高高凸起的胸骨(称为“龙骨突”)和大量强健肌肉,作为飞行的有力“发动机”。麝雉庞大沉重的嗉囊,占据了龙骨突和胸肌的空间,再加上装满食物的嗉囊本身就是重负,这种鸟相当不善飞行,跟身姿矫健的麻雀燕子老鹰截然两判。
吃虫子谷子肉类花蜜的鸟儿,因为食物更易消化和富于营养,胃肠的结构远比麝雉简单,飞行的负担减轻,消化速度也大大提高——蜂鸟从进食到排泄,只需一个多小时。一方面进的快出的也快,鸟儿可以随时“卸货”以减轻负担,另一方面,营养食物和快速消化提供的大量能量,也更能满足消耗极大的飞行要求。
吃虫子的鸟要比吃树叶的鸟更适合于飞行。不过,对麝雉来说飞得快没多大意义,它们的食物就在嘴边,吃虫子的鸟才必须“上下而求索”。
当我们说起“鸟”这个词,大多数人眼前浮现出的是身姿轻盈,飞行矫健,爱吃虫子的形象,实际上,善飞和吃虫子是相辅相成的。营养丰富的虫子满足了飞行的能量所需,飞行又为寻找虫子提供了可能,小小鸟要飞得更高,吃虫子就是比叶子更好的选择。
(文字编辑:拇姬)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