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植物太弱,僵尸可能不够吃?

说是2000年至2009年间,地球植被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下降了5.5亿吨,为啥捏?仅仅因为植物固碳能力下降了吗?有没其他可能?网友mdk不畏Science杂志权威,努力挑了个漏洞:会不会是由于植被覆盖减少呢?。科学家脑子当然没那么容易进水,气象学松鼠白鸟赶紧跑去看原文,却也没有看出啥大破绽,感叹要给Science杂志挑毛病不容易。下面是Q&A详解——

那么科学家是怎么计算植被的呢?

白鸟:作者在处理卫星生成的图像数据时,将全球陆地分成了边长一公里的网格,每个网格中可能是不同的植被,而水域、荒漠和城市直接被剔除在外不予考虑。(城里人真没面子,每天早出晚归,闻废气吃地沟油挣来几个钱,最后在生产力里没份!)剩下的网格通常包括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热带稀树草原、农田……每种植被生成NPP*的能力是不同的。

减少的森林算到哪里去了?

白鸟:关键就在这里,我们通常认为森林是固定二氧化碳的中坚力量,这可能是对植被种族歧视了。因为农田的固碳能力并不一定比森林低,尤其是有人灌溉和施肥的时候。九年间,虽然有森林消失,但它们通常是变为农田或荒地,变成荒漠和城市的毕竟是相当少的部分,所以文章并没有将森林的消失列为NPP下降的原因。

好吧,看来方法上找不到破绽,可是他们究竟要说什么?

白鸟: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尽管气温升高使得高纬度地区的春季提前秋季延长,供植物生长(光合作用)的时间长了,但因为高温和频发的大面积干旱,在高纬度地区的夏季和中低纬度地区的大部分时间,植物们喘气(呼吸作用)也更厉害了,这样一出一进两头都有变化,留下的干货(就是NPP)不增反减了。所以,虽然地球看上去还是蓝的蓝绿的绿,但是生产者们长个子的速度变小了。

那又怎样?

白鸟: 这个消息对生态系统来说,意味着消费者要遭殃,而对人类来说,就埋下了饥饿的种子,因为我们也不过是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哦!明白了,翻译成“植物大战僵尸”的语言就是:尽管满地都种上了植物,挺好看,但全是小金蘑菇,既不耐啃,又出不了多少能量。

*NPP,中文名叫净初级生产力。顾名思义,自然界中最初级的产出减去消耗,联想一下人类的生产力……

照一照,paper到

新型扫描隧道显微镜,把分子结构看得更清晰。

它是无价宝,全球独此一份,有了它,会招来无数人合作,愿意把你的名字写进proposal。 物理界有个说法,如果你有世界上唯一一台万用电表,发文章就不是问题。一个显微镜真的能像物理松鼠哈林说得那么“神”吗?那这显微镜岂不成了“摇paper树”“聚paper盆”了吗?

另一只物理松鼠沐右透露,这种高清晰度的扫描隧道显微镜,一般都是一个实验室好几个人花几年时间砸数万或者数十万美元,搭那么一套设备出来,然后拿来测各种的样品。这种技术的实现,只需在传统的扫描隧道显微镜上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不用去做大的修改。市场上也是可以买到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但要么就是精度不高,要么就是VeryVery贵。

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台新型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很清晰了,不过,没有最清晰只有更清晰。哈林评价道这台STM的确不错,只是当不上第一个分辨化学结构的设备这种名号。我想这也就是它发在PRL上的原因。去年,在Science上,IBM的一个研究组用AFM做出了更清晰的图像

缘分波注定?

人人都是民间心理学家(folk psychologist),谁都知道有共同语言的人感觉比较亲密,青梅竹马的关系更不容易动摇(25岁之前的婚姻更幸福),故事中带有更多的细节比较让人信服,看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Greg Stephens和Uri Hasson的研究(“良好的沟通真的让心灵相通”)以后才发现,原来这些都可以用“波长”来解释——他们语言同步得比较好,波长对上了~

认知神经松鼠悠扬说,这个实验设计的很巧妙。以往我们都只关注了个体在认知活动中的反应,但是在社会活动,或是人际交流中大脑的状态又是如何?这个实验揭示,所谓心灵相通也真的具有物理的背景。并且大脑的这种同步还和实际交流的效果密切相关,收听者理解故事的效果越好,同步的程度越高,这说明这种同步不仅限于低层次的物理刺激,且有语言加工的相类似构成。文章的原作者Uri Hasson 其实前不久也去了北京,如果参加了松鼠会组织的国际认知科学大会“神经电影之夜”的同学可能已经有幸聆听了他关于神经电影学的讲解。相信他的这一系列工作能为我们了解大脑在人类交流沟通方面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

大脑没变的爸爸不是好爸爸

亲子关系也能改变父亲的大脑?新鲜的人脑看起来有点儿像豆腐,实际上脑的结构的确会因为使用习惯而产生比较大的变化,比如考试就会改变大脑结构……大脑的可塑性还是比较强的,脑细胞也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不可再生。

认知神经松鼠悠扬:我们确实很难研究人类是否像大鼠一样也会因为子女的气味而改变嗅觉细胞的大小。不过,气味算是大鼠用做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人类用来建立长期情感联结的途径则广泛的存在于视觉,语言……比如,孩子的一个可爱笑容落在爸爸心里,他的大脑中久而久之也充满了对孩子的“长时记忆”而形成难以割舍的父子情谊。大鼠的实验只是对基本动物行为模式的一个模拟,人类的行为和情感则更加复杂和深厚的多。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0篇文章 6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