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不同于先前一些较悲观的实验结果,8月24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细菌可能能够更快地降解墨西哥湾的深海油污,因而海洋的自净过程也许能快点。

8月19日,《科学》杂志登出了由Richard Camilli领导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完成的论文,其中通过测定了水样中的生物耗氧量确定深水油污周围的生物活性不强,并推断原油的降解过程需要数月。

而到了8月24日,《科学》杂志又刊登了Terry Hazen l领导的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其部分研究经费由英国石油公司提供)的研究成果,他们通过采集不同污染水域的油污样本,提取微生物DNA,对其基因测序后,发现其中有些基因指导合成的酶能够降解原油中的一些成分。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株海洋螺菌属厌氧细菌,这株之前未见报道的嗜油菌已经在油污环境中取得优势地位,对原油的降解效果很好。早前Richard Camilli的耗氧量测试可能无法观察到这种厌氧菌的活动。

不仅如此,Hazen的团队还在实验室里做了模拟墨西哥湾海水环境的实验,他们发现油污样品的半衰期是一至六天,而且据他说,近三周来,研究人员没有再发现海湾中油污的痕迹,这也说明它们是被降解了。

不过,也有很多专家指出了Hazen 团队研究的不足之处。

如果按Richard Camilli文中的速度估算,Hazen采样的时候,油污带很可能已经扩散到了数百里以外。

南弗罗里达大学的John Paul则认为Hazen使用的基因标签法并不是做类似研究的常用方法,在测试与分析时可能会有问题。

马里兰大学的Carys Mitchelmore质疑Hazen只检测了原油中的部分成分,也没有考虑微生物与原油分散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她还强调,关键是要弄清楚这些物质的代谢途径,“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可能毒性更大。”

石油污染问题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Hazen的研究也许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是他们的研究还是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希望。

微生物降解海水原油污染一直是人类一个美丽的梦想,现在的技术难题不是找不到嗜油菌,而是如何给这些被我们寄予厚望的小劳工输送给养,让它们在竞争激烈的自然界取得优势地位。这方面松鼠学员Poguy专门有一篇文章论及:“细菌除油”管用吗?

Hazen的研究实际上是监测了油污周遭特定基因分布的变化,这种基因合成的酶能够降解烃类,其分布与油污的分布一致。

但问题是,从DNA到合成出相应的酶,其中的基因调控与表达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存在这个基因未必就能产生相应的降解油污的功能。很多时候,微生物需要吃饱了喝足了才会闲来无事拿难降解的有机物当瓜子磕磕,这个叫做“共代谢”。在各种营养物质都稀缺的海洋“荒漠”里,它们很可能随身携带着降解说明书却张不开这个嘴。

另外,原油里毒性最大的物质都不是烃类,所以这个基因究竟有多大作用实在很难评估。

不过不管怎么说,发现了一种特效菌,而且它还在油污带的微生物群落中占领了优势地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白鸟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这里是科学松鼠会的网站的一个镜像,大家的留言我们可能没办法一一回复,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到科学松鼠会的主站提问:http://songshuhui.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