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箫汲

“激素门”事件终于有了结果。近日,卫生部通报,被抽查的奶粉激素含量均未异常,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奶粉无关,协和医院内分泌垂体性腺学组组长伍学焱认为,应属于“微小青春期”现象。那么,性早熟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微小青春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呢?

“指令错误”导致性早熟

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的都可以被认为患有性早熟,表现是出现乳房发育、月经初潮、阴毛胡须发育、突然长个子等等。

性早熟的危害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孩子的心理还未做好进入青春期的准备,身体却已开始发育,会导致患儿心理发育异常;另一方面,性激素有促进骨骼发育的作用,会造成患儿骨骺提前闭合。他们虽然一时身高猛蹿,高出同龄人许多,但最终身高会比其他人矮。性发育越靠前,这种情况就越严重。

要理解性早熟发生的原因,我们先要了解人体内控制青春期性发育的开关的构造是怎样的。

人体内控制生殖系统发育的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其机制就好像老板给下属传达指令一般。老板想要让员工小王干活,会先打电话给秘书:“让小王打份报告”。随后秘书打电话小王,告诉他:“老板要你打份报告”。小王听到秘书传话以后,马上心急火燎地打出报告,下发给全公司员工。

对人体来说,下丘脑就是老板。它会放出一种称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物质,敦促垂体(秘书)给性腺(小王)发指令,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Gn)”命令性腺开始工作。而性腺打出的“报告”就是性激素。性激素使人体的第二性征发育。

正常情况下,“老板”在青春期开始前不会随便差遣“小王”去做事。不过,一旦“上传下达”的通路上出点岔子,“小王”就会提前分泌性激素,启动青春期发育。其中,如果因为老板提前通知秘书而导致的性早熟,其过程和青春期发育完全一样,称“真性性早熟”,罹患真性性早熟的患儿甚至可以有生育能力。而秘书、小王没有接到上级指示就私自行动,导致的性发育称“假性性早熟”。

“微小青春期”多能恢复正常

影响“人体公司”上传下达通路的,并不仅限于“从食物中摄入过多雌激素”,垂体、性腺或者肾上腺的肿瘤,神经系统的感染、外伤,下丘脑肿瘤,甚至精神因素,都可能引发GnRH分泌增多引起真性性早熟。

其中,因为摄入过多雌激素导致的性早熟,没有GnRH分泌,属于假性性早熟。如果患儿被查出是真性性早熟,或者停用奶粉之后症状不消失,那么由奶粉引起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此次受累的患儿只有几个月到十几个月大。这个月龄的孩子出现乳房发育等“疑似”性早熟表现,还要考虑其他可能,如“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从某种角度来讲,这可以算作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当宝宝还在母胎中时,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受到母亲的激素水平控制。宝宝出生以后,母体激素的影响消失,但自己的调控功能还不完善。这就好像是一个新创业的老板,手下也都是刚入行的员工,业务生疏。因此刚出生的宝宝,偶尔会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轻度失控,性激素水平增高的现象。这可能会使女婴出现乳房发育、阴道流血,男婴出现阴茎勃起、睾丸稍增大等症状。“微小青春期”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出现“微小青春期”是性腺功能完好的表现。在一些性腺发育不良的患儿身上,“微小青春期”的表现会减退,性激素的水平也会比同龄儿要低。

一般来讲,由此导致的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患儿,除了上述反应以外,没有任何青春期发育的表现,且发病的年龄大都小于2岁。虽然有部分患儿稍后会转变成真性性早熟,不过大多数患儿稍后都能恢复正常。所以,只要定期去医院复查,万一发生真性性早熟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即可。

小于2岁,仅有轻度乳房发育等表现,都和这次“性早熟”事件中的患儿相符合。所以,对年轻的妈妈来说,在宝宝出现类似性早熟的症状时,不妨先找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倘若一味归咎于奶粉,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病因,或许反而会延误治疗,耽误宝宝的健康。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0篇文章 6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