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第一次看到跳动的心脏,真是激动人心的经历,那仿佛是在寻找通往天堂之门。

——丹顿·阿瑟·库利,胸外科纪事,1986年,第41卷,第一期,第20页[Denton Arthur. Cooley,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1986;41(1):20]

和悠悠人类历史长河相比,区区六十余年的心脏外科发展史,不过是石火光中的一瞬而已。回望这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人与事,多是杀戮与争斗、欲望与权谋不断地被搬上银幕,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反复咀嚼的历史人物,似乎也只有踏着枯骨的党魁与流氓。不过可曾有人想过,相比于残杀同类以建功立业的所谓“人物”,那些为拯救万千生灵而呕心沥血与死神抗争的人,才是我们人类的骄傲,才是真正值得铭记的英雄。他们,以及由他们谱写的那一段壮丽诡谲如传奇般的现代史诗,本不该如此悄无声息地被岁月淹没。谨以此文向那个伟大时代的心脏外科的拓荒者们致敬。

第一章  破冰之举,走出魔咒

十九世纪末,西方传统医学在生命科学体系完成基本构架之后,逐步摆脱了黑暗与蒙昧,开始了在现代医学轨迹上的漫漫征程,各个分科与专业在科学之火的指引下迅速攻城略地到处开花结果,号称“医学之花”的外科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这其中又以被后世尊为“外科之父”的奥地利医生西奥多·比尔罗特(Theodor Billroth,1829-1894)的成就最为辉煌。由于他开创性的贡献,使腹腔几乎成了外科医生纵横驰骋的跑马场,以其名字命名的部分术式甚至至今仍在外科领域的临床实践中继续发挥作用。可就是这样一位现代外科的开山祖师爷,却曾经为心脏外科下过这样一个“魔咒”似的评语:

“在心脏上做手术,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任何一个试图进行心脏手术的人,都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以历史的眼光看来,当时不但有关心脏的病理生理状态人们所知甚少,手术器械与技巧亦处于初级阶段,也基本没有高级生命支持手段,进行心脏手术无疑是盲人瞎马夜半深池,其危险性不言而喻。但这是一个时刻充满着变数的伟大时代,历史的巨轮必将滚滚向前,诸如蒸汽机似的伟大发明,已彻底颠覆了此前人们对动力的认识,并深刻改变着整个世界。或许打破比尔罗特这一魔咒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可将由谁在什么时候完成这一破冰之举呢?据说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在起破土而出的时候,可以掀翻压在它身上的巨石,也许心外科正是这样一颗种子,只待雨露充足。

没有多久,比尔罗特的这一训诫就遭到挑战了。仅仅在其去世后不到3年,一位德国法兰克福的外科医生路德维希·雷恩(Ludwig Rehn,1884-1930),便成功地为一位心脏外伤的病人进行了缝合。时间是1896年9月7日,警察送来一个重患:一位22岁的小伙子被刺中心脏,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脉搏不规则,衣服被血浸透,情况十分危急。此时,若遵循大师的训诫,为不使自己身败名裂而不予施救的话,这个年轻人当然必死无疑。雷恩记录道“我决定进行开胸手术,发现心包内持续有血流出。扩大心包伤口,清除了陈旧的血液和血块,发现右心室上有一个1.5厘米的伤口……我决定缝合这个伤口。当缝合至第三针后,出血得到了控制,脉搏心率呼吸都得到了改善……这个手术无疑证明了心脏缝合修补的可靠性。”

在那个没有心脏外科专业医生的年代,心脏受伤而居然不死,我怀疑,这个病人在当时很可能比救他性命的医生雷恩还要出名,太狗屎运了。由于人类争斗的本性,我们有理由相信,遭遇到心脏外伤病例的外科医生显然不止雷恩一位,这些医生当中,也一定会有人为救病人性命而置前辈的警告于不顾的,可其他人处理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也许我们大约可以从同年的这样一句话中推断出来,出生于医学世家的著名英国外科医生斯蒂芬·帕赫特(Stephen Paget,1855-1926)爵士,在1896年时曾经说过:“心脏外科可能已经达到外科的天然极限,处理心脏外伤的各种自然困难,是没有任何新的方法或发明能够克服的。”这一番话,我们甚至无法用悲观来形容,因为显然在当时人们对心脏外科的前途是几乎不抱任何希望的。既已绝望,悲观自然无从说起。既然连蜚声世界的外科大师们都持以如此坚决的反对态度,还会有人为这个根本不会有前途的事业继续奋斗么?

面对一个心脏受了外伤的病患,不要说在外科学刚刚兴起的当年,即使是在各种施救条件均已相当完善的今天,如果医生表示无力回天的话,恐怕人们也不难接受。可如果是面对一个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呢?怀着无比的欣喜迎接他的出生,而后眼睁睁地看着他羸弱,青紫,直到最后衰竭死亡,所有的人都束手无策——当时学界普遍认为,一个因先天心脏畸形而发生青紫的孩子,是超越了手术可以纠治的极限的——也许这是造物主早已判定了的死亡。这是怎样的人间悲剧!那些多次目睹,并倾听着这些言语诉说的惨状的医生们,就没有人能站出来,为拯救这些可怜的孩子,向不公平的造物主,向死神反戈一击么?

我们知道人类的心脏是个“四居室”,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各自与重要的大血管相连接,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左右心房间以房间隔为隔断,左右心室间以室间隔为隔断,房室之间存在二尖瓣和三尖瓣以保障血液不会发生返流。先天性心脏病就是由于上述心脏大血管等重要结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发育障碍,产生位置、连接的异常,从而使血液的分流出现问题,轻则影响生存质量重则致命。据统计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出生活产婴儿的7‰至8‰,未经治疗者约34%可在1个月内死亡,50%在1岁内死亡。那些侥幸获得相对长期生存时间的人(畸形程度较轻),其生活质量也是极低的,发育差,体力差,容易被感染等等。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大致可以估计到在当时有多少这样令人心痛的悲剧不断上演了,终于有些医生坐不住了……

心脏的解剖(待续)

作者声明: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0篇文章 6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