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封面故事】

遥控战争:机器人,上!

撰文/P·W·辛格(P. W. Singer)

人类战争正在经历自核武器诞生以来最深刻的革命:在战场执行侦察、运输、拆弹等任务,甚至冲锋陷阵的,都不再是人类本身,而是形形色色的机器人。战争形态的这种转变,看似让人类远离危险,却可能让我们越来越随意地挑起战端。

军事机器人发展简史

撰文/申宁馨

【热点追踪】

绿色汽车绿色吗

撰文/迈克尔·莫耶(Micheal Moyer)

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打着“零排放”的旗号上市了。我们不妨追根究底,电动汽车消耗的电能从哪里来?因生产这些电能而导致的碳排放又是多少——这些绿色汽车,真的称得上“绿色”吗?

【能源】

用城市污水发电

撰文/简·布拉克斯顿·利特尔(Jane Braxton Little)

当你按下马桶的冲水键,就可以领取照明补贴——因为马桶的冲水会用来发电。在名叫圣罗莎的美国小镇,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注入地热田,产生可以发电的蒸汽,而污水也不会再污染周围的环境。

地热发电亟待告别计划经济

本刊记者 罗绮

能源还是污染源:天然气开采之惑

撰文/马克·菲谢蒂(Mark Fischetti)

我们都面临这样进退维谷的困境:天然气需求的激增,迫使我们把目光转向页岩中蕴含的大量天然气。但要开采这些天然气,必须向地下注入特定的化学制剂,这就极可能对我们饮用的淡水造成严重污染。

【医学·健康】

婴儿天生都是科学家

撰文/艾利森·戈普尼克(Alison Gopnik)

婴儿什么都不懂?几千年来,我们一直这样认为,但最新研究却证实,这种看法大错特错。婴儿不仅生来就掌握了不少知识,知道一些基本的物理学原理和生物学概念,还能像科学家那样开展实验,从实验数据中归纳出事物的运行规律,形成对世界的看法。

DNA药物:让人体细胞变成制药工厂

撰文/马修·P·莫罗(Matthew P. Morrow)

戴维·B·韦纳(David B. Weiner)

DNA药物将颠覆我们对药物的认识:给药方式不是口服或注射,而是通过基因枪、电穿孔等技术,把含有治病基因的DNA送入人体细胞,让它们自行生产疫苗或药物,对抗 HIV等致命病毒,甚至还可以引发免疫反应,诱导免疫细胞攻击肿瘤组织。

抑郁症也有性别

撰文/埃丽卡·韦斯特利(Erica Westly)

遇到挫折时,女性会悲伤沮丧,而男性往往愤怒不安——这不同的表现,往往会指向同一种心理疾病:抑郁症。为什么同一种疾病,会有迥然不同的表现?

先天的性别后天的性别认知

撰文/利斯·埃利奥特(Lise Eliot)

男孩子喜欢汽车、玩具枪,女孩子喜欢洋娃娃和过家家。如果你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两性差别,那就错了:男孩和女孩的大脑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随着他们的成长,成年人和同龄人会潜移默化地告诉他们:男孩应该怎样做、女孩应该怎样做,这让男孩和女孩在秉性玩耍、攻击性、读写能力、空间能力等各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别。

他是女生

撰文/杰西·贝林(Jesse Bering)

这是痛苦而饱受社会误解的一群人:他们生理上是男性(女性),但心理上坚持认为自己是另一种性别,是灵魂被误放进了异性的躯壳。于是,他们会以“同性恋”或变性的行为,来寻求灵魂的安乐。这种心理性别和生理性别错位的扭曲状况,或许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和人性。

【考古学】

现代鸟飞翔在恐龙时代的天空

撰文/加雷斯·戴克(Gareth Dyke)

现代鸟类诞生于 6    500年前大灭绝事件之后——这曾是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但新的研究发现,现代鸟的祖先曾和恐龙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它们为何能在大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并进化出今天这上万种鸟类?

【宇宙学】

宇宙漏了?

撰文/塔玛拉·M·戴维斯(Tamara M. Davis)

能量守恒不仅在日常生活和各类实验中经受住了反复考验,还在理论上找到了坚实基础。然而放眼整个宇宙,随着空间的不断膨胀,在其中传播的光子 波长会越拉越长,在其中穿行的粒子速度也会越来越慢。看起来,光和粒子好像都在丢失能量,而宇宙的总能量似乎也在减少。这些能量去了哪里,莫非漏到了宇宙之外?

【前沿扫描】

漏油猛如虎

尼安德特人后裔

威胁面前:女人抱团 男人走开

来自太空的潮湿岩石

巨型微生物

新太阳卫星亮相

睡一觉 摆脱成瘾

胃灼热 伤脑筋

用户评价靠谱吗

加快绿色专利审批

【专栏】

【是真是假】

男性更暴力?

撰文/斯科特·O·利林菲尔德(Scott. O. Lilienfeld)

哈尔·阿尔科维兹(Hal Arkowitz)

【另一种鼓声】

多就一样

撰文/高涌泉

【小有科观】

量子传输

撰文/李淼

【怀疑论者】

当科学家也诈骗

撰文/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

【反重力思考】

每天用苹果 一周好生活

撰文/史蒂夫·米尔斯基(Steve Mirsky)

【临界质量】

没有哪国是孤岛

撰文/劳伦斯·M·克劳斯(Lawrence M. Krauss)

【经典回眸】

垂直起飞进化论争议《科学美国人》165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0篇文章 6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