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作者:花栗鼠习作

作者:血花刀剪

一位在动物园长大的印度少年在中国卷走了5亿多元票房。要说《少年派》这部电影所呈现的自然之美,除了波澜壮阔的太平洋,影片开头那段梦境一样的动物园MV,或许也令不少观众神往吧。

kqm2ji动物园往往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也有许多人把这种情结一直保持到成年后,比如笔者。遗憾的是,笔者从小缺乏想象力,做梦都没想到动物园还可以像少年派他们家这样……许多同胞走出国门,游览发达国家的动物园时,也常常惊叹于那里优美的园容、精巧的设计。那么,以当今标准来看,一个真正的“好动物园”应该是什么样子,国内动物园离这些要求到底有多远呢?

告别旧貌,给动物打造“豪宅”

出于对国内老式动物园的思维定势,我们常认为动物园就意味着铁笼、栏杆,一看就是囚禁动物的地方。然而早在数十年前,国外一些先进动物园就已改头换面,为动物营造尽可能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或许在某些自然主义者看来,这不过是把牢房修得好一些,但目睹那些似浑然天成的生态化展区,仍不禁令人赞叹其气魄之宏大,设计之精心。

7t7uuj【美国明尼苏达动物园的虎园中,一头西伯利亚虎在巡视“领地”。(来源:www.zoolex.org)】

在展区中做出模拟生态的效果,首先是空间要大。这点在美国动物园尤为显著,如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的“非洲草原”(African Plain)和“野性亚洲”(Wild Asia)展区均达10公顷以上,各分为几个数千到上万平方米的活动场,游客乘坐缆车或高架单轨小火车游览。明尼苏达动物园的虎园超过14000平方米,游客可通过栈桥走上展区中心的平台,俯瞰老虎在山林小溪间漫步。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为一对大熊猫修建了3700平方米的活动场,比北京动物园所有的熊猫馆舍加起来还大。

与国内某些野生动物园不同,国外先进动物园并不一味追求展区面积、动物数量上的“壮观气势”,而是在保证动物活动空间的基础上,精心营造适宜它们的地形、水体、植被乃至小气候,尽量采用天然土壤和活植物,形成接近动物野外栖息地的生态景观。

9h5iry【生活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亚洲小径”展区的小熊猫。(来源:www.zoolex.org)】

其次是打破按管理要求或动物分类设置的猛兽馆、猿猴馆、鸟馆、两栖爬行馆等的划分,建设以表现特定地域、特定生态为主题的展区。除了“非洲草原”这种相对容易实现的大路货,表现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温室展览,在欧美北方城市的动物园也已成潮流。丹麦Randers Regnskov热带动物园的“热带美洲”(Tropical America)是一个2000平方米、高25米的大型温室,里面四季如春,飞瀑流溪,海牛、水龟和热带鱼在池塘中游弋,鹦鹉、狨猴和鬣蜥在茂密的雨林植物间和睦相处,就连鳄鱼、虎猫等凶猛动物也只是住在被栏网隔出的单间中。美国奥马哈的亨利?多利动物园则拥有世界最大的沙漠主题室内展馆,3900平方米、高42米的空间中分别展示了南非纳米布、澳洲红色内陆和北美索诺拉三大沙漠中的珍禽异兽、毒蛇蜥蜴等。

munjto【Randers Regnskov动物园“热带美洲”温室大厅布局:1)貘,2)鸟类,3)猿猴,4)海牛,游客可与动物亲密接触。(来源:www.zoolex.org)】

还有一点是要求尽量以自然群体饲养动物。对于原本成群结队的许多猿猴、食草动物和鸟类等,能形成大种群固然最好;而那些在野外独来独往、圈养下食物充足时可勉强与同类共处的虎、熊、一些小型食肉兽和两栖爬行动物等,也应尽量单独展出。如瑞士Goldau动物园的“熊与狼”(Bear and Wolf)展区,每只棕熊独享上千平方米的活动场。不过,这一点目前在西方许多动物园中也还没实现。

展示生态,把游客带进“野外”

现代动物园自18世纪末诞生以来,长期最看重的主要是以下几点:1)安全,让动物逃不出来;2)整洁,方便清扫和观看;3)科学的“秩序感”,像集邮一样把动物分门别类展出。这些标准都是从人类角度出发,动物则蜗居在狭小笼舍里,与围栏、网笼和水泥地为伴,身心状态极差,稍有同情心的游客都会产生“动物监狱”的感受。

1907年,德国动物商人卡尔?哈根贝克在汉堡开设的一家新动物园引起轰动:碍眼的栏网不见了,动物半放养在草地、水滩和混凝土假山之上;展区按照动物地理学安排,非洲的狮子和斑马、北极的白熊和海豹做了邻居,以巧妙隐藏的壕沟、巨石相隔。

p3vs9z【汉堡哈根贝克动物园经典的非洲假山造景:最低一层是火烈鸟等水禽,中层是斑马和鸵鸟,远景是狮子。各层之间用游客看不见的壕沟隔开,壕沟宽度来自对动物跳跃能力的测量,这在当时也是一大创新。】

哈根贝克的设计是动物园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不过以今天的眼光看,这种程度的“模拟自然”就显得肤浅了,对动物的需求也不够重视。(应该说近年国内一些新建动物园的设计思想,恐怕还不及这个水平)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动物园的展示设计进入一个新阶段:不能只是布置能让游客感到“天然”的场景,更要从动物天性需求出发,为动物营造其栖息地的生态景观,让它们尽可能表现出在野外的自然行为。在此理念下,足够的空间,以及地形、水体、植物等多种元素的营造,都是必要的配置。

生态化展区不仅为动物提供了更宜居的住所,同时也清晰地向游客传播着信息:野生动物的多姿多彩源于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而保护野生动物也就必须保护它们的自然栖息地。

高大醒目的场馆建筑,铺满瓷砖的动物内舍,乃至人群从四周围观动物的展示方式,也需要为此而改变——这些也标志着人对动物的控制,让游客感到动物是人类城市中的囚徒。比哈根贝克的“场景式”展区更进一步的,就是目前流行的“沉浸式”展示方式——将游客带进模拟的动物栖息环境,使游客在其中如同置身野外,仿佛自己是进入动物领土的拜访者。

以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刚果大猩猩森林”(Congo Gorilla Forest)为例,总面积25900平方米的展区中,室内部分不到1/6,20余只大猩猩以及霍加皮、疣猴、冠珠鸡等非洲雨林动物除冬季外整日生活在广阔的露天活动场中。展区内植有400种、14000余株植物,从细小的蕨类植物到15米高的大树,加上大量假树和总长数公里的人工藤条,共同营造出中非幽暗密林的气氛。大猩猩的食物被巧妙隐藏在展区各个角落:假树顶部,石头下面,甚至一个靠近游客的人工白蚁巢中。大猩猩每天要像在野外一样到处翻找食物、爬上爬下,游客则可从地面、树顶和贯穿“雨林深处”的通道等多个视角,近距离欣赏大猩猩的一举一动。

yvfkp7【身处布朗克斯动物园“刚果大猩猩森林”中,游客犹如走进非洲雨林,可以隔着玻璃与大猩猩面对面。(来源:www.zoolex.org)】

沉浸式生态展区建造投入不菲,更需高水平的管理维护,因此已成为当今衡量一家动物园先进程度的重要标杆。在国内,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原香江野生动物世界)的“马达加斯加岛”,是比较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沉浸式生态展区之一。

巧妙设计,让动物与游客“双赢”

当今动物园设计中有这样一种思潮:动物要在动物园里度过一生,而游客只是每次来参观几小时的客人,因此展区设计应该更偏重考虑动物、而不是游客的需求。

老式展区往往从方便观看的角度出发,完全忽视动物的身心健康。下沉“坑式”的猴山、熊山、狮虎山,给一代代游客带来了无数欢乐,却少有人想到动物长期处于被俯视的位置,会感到很大的视觉压力,更不要说屡禁不绝的投喂了。至于那些四面通透的玻璃馆舍,倒是美观大方且能做出很“自然”的布景,却让动物无处躲避来自四面八方的围观和骚扰。

bcoulj【游客对熊的俯视,强化了人类作为自然统治者的心理;熊虽然想不到这么多,但处在被俯视的位置上也会感到不适】

而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展区,在模拟动物天然栖息地的同时,也会给动物以选择权,让它们有机会按自己的意愿离游客远一些,或者干脆躲避游客的目光。猿猴、豹子以及犀鸟等大型树栖鸟类的展舍至少要有4、5米高,并在高处有供攀爬和休息的设施,这不仅是保证基本活动空间的需要,也可以让它们的栖息位置高于游客一般视线,减轻来自游客的视觉压力。对于一些胆小易受惊的小型哺乳类、鸟类和许多两栖爬行动物,提供足够的隐蔽场所对提高它们的健康水平,延长其寿命乃至促进繁殖等,都至关重要。

当然,如果游客在动物园里总是什么动物也看不见,屡屡败兴而归,那么动物园就难以发挥社会价值,时间长了怕是生存都成问题。但动物利益与游客利益也并非是无法调和的矛盾——对远离大自然的现代人来说,在接近野外的环境中寻找动物的蛛丝马迹,也是一种乐趣。此外,恰恰是设计不合理的老式展区,经常会让动物感到内舍比外面更舒适、更安全,蜷缩在里面不出来;而通过巧妙的设计,却可以让动物愿意待在游客容易看见的地方。

比如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亚洲小径”(Asia Trail)展区,云豹活动场靠近游客的一侧有棵人工假树,树枝里装有加热器,怕冷的云豹在天凉时就会趴在这根“暖气”上让人一饱眼福;熊猫活动场里则有一块醒目的人工巨石,夏天熊猫喜欢卧在石头上而不是躲进树荫中,因为石头底下有冷水盘管,能让它们感到凉快。

qs5vn9【新加坡动物园的倭河马展区,如同一个巨型水陆造景水族箱,游客通过玻璃展窗可对动物的水下活动一览无余】

在展区内精心设置观察点,也能营造出柳暗花明的意境,或带来独特的观赏角度。通过给河马、北极熊和鳄鱼水池侧面嵌入玻璃窗,可让游客饱览这些动物的水下泳姿;底特律动物园的黑猩猩园,在1公顷土地上设有8个观察点,游客可在短短6.5米距离内欣赏黑猩猩,精心选择的植物也不会遮挡游客的视线。布朗克斯动物园的“飞禽世界”(World of Birds)展馆,观众在光线较暗的走廊中欣赏光线充裕、布置得非常漂亮的鸟儿展馆,没有玻璃或网线相隔。因为设计师知道鸟类的习性:鸟儿喜欢呆在既明亮又有食物的地方,而不会往不熟悉的黑暗地方飞。

冒进不转型:伪生态的“野生动物园”

由于基础薄弱、资金经验不足和缺乏对外交流,国内动物园设计长期沿袭建国初期北京动物园的模式,到上世纪90年代已非常落后。随之而来的是,国内近十几年来兴起了一股建设“野生动物园”的风潮,各大城市纷纷在郊区建设动辄上百至数百公顷、以动物大种群散养和乘车参观为主的野生动物园,有些城市干脆搬迁或关闭了市区的老动物园。

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大陆已有30余家野生动物园,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与“人看笼中兽”的老式动物园笼舍比起来,“兽看车中人”的野生动物园似乎终于可以摆脱都市的局促污浊喧嚣,带给动物更多的自由和舒适。然而在美好的愿望下,野生动物园的阴暗面却不时浮现:

食草动物区和熊活动场里一片黄土,动物无精打采;猴子被放在苍翠的草地上,缺少攀爬和遮阴的栖架;孔雀被绑住强迫开屏,供游客照相(北京野生动物园);管理漏洞导致游客误入猛兽区被老虎咬死(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经营不善长期亏损,活活饿死大量珍稀动物(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最让当地民众郁闷的,则是城市动物园迁到郊区后,来回路程和门票车票都翻了几番,全家去一趟动物园成了奢侈消费。

e7gyr3【像这样的散放区,怕是谈不上什么“生态景观”】

其实,国内大建野生动物园的风气,往往出自一些官员和开发商在利益驱动下的卖地圈地行为,并利用政府、公众对动物园的认识偏差,将“生态展示”作为宣传噱头(本文限于篇幅不细谈了,可参见http://news.163.com/special/zoo/)。一些野生动物园仍按照便于管理而划分“食草动物区”“猛兽区”,将原本生活在不同环境的梅花鹿、双峰驼和牦牛混养在一起,一个围场里放进十几只老虎或黑熊,步行区里仍是一座座狭小简陋的老式笼舍,这样的展示有何“生态”可言呢?

br2xh0【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亚洲象母子。长隆(香江)被视为国内最优秀的野生动物园,其成功经验不仅在于精心打造步行区的生态化展示、重金网罗专业人才攻关珍稀动物繁育,也有珠三角气候炎热、消费水平高、传统景点较少的地利,接近娱乐性动物主题公园的模式,在国内许多地区难以复制】

从定位看,野生动物园通常为商业运作,成本也高,无法替代城市动物园的公益角色;车行观赏方式时间太短、离动物远、讲解说明少,游览效果与传统步行方式各有利弊。西方的野生动物园一般称为“Safari Park”(探险公园),重在野趣、特色,不盲目追求动物饲养规模,只是城市动物园的补充而非替代版。而像圣迭戈动物园、柏林动物园这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动物园,面积只有三四十公顷,动物收藏也是世界顶尖,可论展区的“自然”程度,动物的实际福利,却不亚于国内大多数野生动物园。

vs0h9s【美国圣迭戈动物园被视为全球最佳动物园之一,大大小小的展区和自然植被在园区内难分彼此,而不是一座座独立的馆舍各自为战。圣迭戈郊区还有一座面积达728公顷的野生动物园,主要承担珍稀动物人工保护区的职能,与市区的动物园形成互补。(来源:www.sandiegozoo.org)】

给动物以人造家园的梦想,远不只是把小笼子变成大围场、把游客塞进大巴车那么简单。要赶上世界动物园行业的先进水平,国内动物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光要苦练内功,更得先找准方向。

无法回避的是,正如赋予圈养动物以“自由”的理想一样,人工展区的面积再大、设计再精妙,终究无法再现动物的天然家园,囚养下的动物也不再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那么,动物园费这么大劲建造这种生态化展区,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请看下期——《保护与教育:动物园继续存在的理由》

参考资料:

?《动物园设计》,张恩权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动物园的历史》,[法]埃里克?巴拉泰、伊丽莎白?阿杜安?菲吉耶,乔江涛译,中信出版社,2006
?《动物有意识吗?》[德]福尔克?阿尔茨特、伊曼努尔?比尔梅林,马怀琪、陈琦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世界动物园与水族馆协会(WAZA)网站http://www.waza.org/en/site/home
?WAZA动物园展区设计网站http://www.zoolex.org

好动物园应该什么样(一)生态化展示:仿真自然的梦想 - 科学松鼠会 - 科学松鼠会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这里是科学松鼠会的网站的一个镜像,大家的留言我们可能没办法一一回复,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到科学松鼠会的主站提问:http://songshuhui.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