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有人类才发动战争,人类现存的最近表亲黑猩猩也在屠杀着同类。灵长类动物学家愈加认为它们的野蛮攻击其实是出于战略考量、并协调一致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暴力行径。尽管无论用人类战争的眼光去观察这些冲突有多么引人,可是黑猩猩间彼此动武的动机却鲜为人知。尤其是,研究人员长期争论猩猩间争斗是为土地还是雌性。
一份刚刚发表在《现代生物学》上的报告或许可以帮助解答这个问题。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约翰米塔尼领导的这项研究首次提供了黑猩猩间有组织冲突的一份详尽描述。由历经十年的野外观察得出结论,黑猩猩间的战争和人类冲突一样旨在征服领土。
从1999年到2008年间,米塔尼博士与其同事一道跟踪一群被命名为Ngogo(斯瓦西里语意为“日志”,译者注)的黑猩猩。这伙栖居于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黑猩猩在大多数时候完全没有战士的范儿,只是争吵、觅食、懒洋洋地在地盘上四逛。但有114次情况,米塔尼博士的同事西尔维亚阿姆斯莱观察到,一大群雄性黑猩猩默默地排成一列纵队到领地边界展开巡逻。
这些入侵常演变成暴力。阿姆斯莱目睹的18次致命袭击中,只其中一次不是发生在边境巡逻时。在每次案例中,雄性黑猩猩们都勾结起来杀害邻群中的黑猩猩。
必争之地
为理解暴力的动机,研究人员调查哪些黑猩猩实际上遭受到攻击。如果黑猩猩间战事是为了强奸或绑架配偶,那就可以预测成年雄性将成为致命暴力的目标。有时确实如此,但是大多数受害者是未成年黑猩猩,而且雄性雌性都有。
此外,黑猩猩母亲常受攻击,且袭击者抢走并杀害他们的后代。尽管对黑猩猩母亲的袭击很少是致命的,但是这些到处巡视的黑猩猩很明显更喜欢打她们而不是与其交配。这表明可能有其他动机驱使他们的这些暴力行为。
因此研究人员考虑地理环境是否可以给出更好的解释。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绘制出黑猩猩的巡逻线路和袭击地点后,研究人员发现Ngogo一伙黑猩猩常越过东北边界进行侦察,侵犯到邻近一伙的土地上,而几乎全部命案都发生在这一长满黑猩猩最喜欢的水果树的争议地区。截止该项研究结束时,Ngogo的已经完全取代其对手,吞并了东北部的土地并扩大了22%的活动范围。
尽管领土扩张可以最终吸引新的配偶,那些流离失所的雌性黑猩猩却没有一个加入Ngogo一伙。这表明地产,而不是供求紧张的交配市场,才是黑猩猩冲突的真正动机。这种动机合理地解释了明尼苏达大学的詹妮弗威廉姆斯在2004年的发现。她发现拥有更多地盘可以使在临近的坦桑尼亚的黑猩猩繁育更多后代。这为扩大活动范围和获取更多随之而来的笔需资源的灵长类动物提供了进化奖励。
黑猩猩间的冲突是否告诉了人们任何关于其自身的暴力倾向?可以使犬儒主义者惊讶的一个经验是人类比黑猩猩更加爱好和平。米塔尼博士报告中的杀伤率是人类农业社会中所见的1.5~5倍,比不及农民那样需要保护领地的采猎者们之间的消耗战的致死率要高5~17倍。(必须知道报告中Ngogo的杀伤率高于其他黑猩猩社区,意味着Ngogo团伙有可能异常好战) 尽管是与人类相比的确逊色,但多数黑猩猩作战时最显著的特点是其相互配合。
黑猩猩避免单挑独斗。他们为成功取胜必须维持复杂、协作的社交网络。也就是说,黑猩猩只有靠内部的团结来参与团伙间的暴力冲突。这点蕴涵很深。也许黑猩猩与陌生同类产生关系的能力会受到战争需求的锻炼。因此,人类倾向团结于诸如宗教、国家等抽象概念,并以此奠定了文明,很可能是暴力历史的演化遗产。由于黑猩猩是这样一种虽是人类近亲却又在至少500万年前与最终产生人类的命运分道扬镳的动物,它们任何与人类相似的地方都很有趣。
对基巴萊的黑猩猩来说不幸的是,他们并不是中非地区领土冲突中唯一的战士。丛林偷猎者,异国宠物贩子和入侵其家园的农民使这个爱争执的灵长类动物上了濒危物种名录。数十年人类受资源驱使产生的冲突动摇了对话的努力。在6月21日试图保护黑猩猩种群的一次努力中,纽约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宣布了一项新的黑猩猩物种保护计划。通过将这些地带认定为最需要保护的地区,研究人员希望能借此保护像Ngogo这样黑猩猩社群的文化以供未来研究。
该研究项目的网页: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