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作者:PanSci

作者: YM Huang

最近太多社会案件都让人心痒痒的,而恰巧这些案件都和说谎有关,那我们就来谈谈说谎吧…撇开是否有人说谎,其实不同的人在经历同一件事情后,本来就会有不同的想法,尤其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事件,各自做了不同诠释,可能会有天壤之别的差异。十多年前有部法国电影《天使爱过界》就是从男女主角的角度来诠释同一个故事,一个很甜蜜、另一个很惊悚!

p443415202

【《天使爱过界》剧照】

由上述的例子可以知道,即使人们在没有企图要说谎时,本身对于事件的诠释就是不同的。再者,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记忆痕迹会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容易受到外在世界的影响,导致可能无发区分哪些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哪些是听来的。美国记忆研究大师Elizabeth Loftus和Katherine Ketcham撰写的The Myth of Repressed Memory (因为中文版的译者最近有很多争议,就请有兴趣的朋友去看原文的吧…),当中就提到很多回忆自己有童年性侵的个案,其实并没有被性侵,而是在互助团体中听了别人的故事,而产生的假记忆。Loftus在一个节目中提到,如果要用三个词汇来描述我们的记忆,那就是suggestive, subjective & malleable,也就是说我们的记忆是非常容易受到暗示、非常主观的、且相当脆弱的。

那如果有人真的有意要说谎,我们要怎么知道他们是否有在说谎呢?大家可能会想到测谎器,但其实已经有太多方式可以破解测谎器了。日前成大的副校长何志钦说以后或许可以用功能性磁振造影的结果来取代测谎器,这个想法概念上并非不可行的,但相信聪明的罪犯们一定可以想出别的方式来破解的!常看电视影集的朋友应该对于测谎不陌生,在影 ??集「别对我说谎」 (Lie to Me)提过几个方式,刚好和这次要介绍的研究采用的方式很相近。第一个方式就是要求受访者先用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描述事情,例如请他回想自己昨天从早到晚发生的事情,接着请他倒着顺序回忆。他们的说法是,如果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要倒着描述是相当困难的。第二个方式是让实验参与者手中握一颗蛋,如果过于紧张,但就会破掉,就知道这个人是否有在说谎。

回归正题,这个研究中为了塑造有人说谎的情境,他们找来了一群实验参与者,有一半的人会实际做几件事情、另外一半的人没有做那些事情,但他们会观看别人做那几件事情,然后他们被告知要假装自己也有做过那些事情,并产生一个合理的说法。在这个阶段结束后,他们要回答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实验参与者可以很容易猜到会被问的、有些则是他们很难猜到自己会被问的。容易的问题就会问说你知道某个东西放在哪边吗;困难的版本就是会问说如果你在某一个位置,那请问那个东西在你的哪个方位。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他们必须要用单手来分类木头玩具,要根据这些玩具的形状来分类。

结果显示,没有实际做那些事情的实验参与者(也就是说谎组),在回答困难问题时,正确率下降的幅度比非说谎组显著的高!若根据正确率下降的幅度可以正确区分近80%的实验参与者究竟有没有说谎,那至于80%究竟算不算一个有效的测谎,那就见仁见智了。除此之外,他们发现说谎组在木头分类作业上表现比较不好,显示他们在回答问题时耗费较多的认知资源,所以仅有较少数的资源可以拿来做其他事情。

所以,或许这些方法可以拿来问问涉及洪仲丘事件的涉案人。但如果每个人都不说谎,直接把自己记得的事情讲出来,虽然可能会有一些出入,但也不用什么测谎程序…找出谁在说谎真的是治标不治本,如何让人们不说谎,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只是很可惜,说谎这件事情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2013年May/June这期有专文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读。

去看研究的原文去看主要研究者Gary LJ Lancaster教授的网页,Lancaster教授主要的研究就是探讨如何区辨说谎与说实话的人

如何找出谁在说谎? - 科学松鼠会 - 科学松鼠会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这里是科学松鼠会的网站的一个镜像,大家的留言我们可能没办法一一回复,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到科学松鼠会的主站提问:http://songshuhui.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