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作者:PanSci

filibusterRFD-custom1

 【图片出处:http://www.nytimes.com/】

作者:朱家安

身为哲学系学生,我对能源政策有什么独到的见解?答案是没有。不过我们长久以来研读哲学家们枯燥庞杂的争论,深深体会怎样的讨论容易有建设性,怎样的讨论可能沦为跳针打嘴炮,浪费大家的时间。以下罗列几项这次核能讨论中常见,但实则有碍沟通效率的说法,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1.你说核废料很安全,不然核废料放你家啊!

这种呛声字面看起来是在说:如果你拥核,而国家听取了你的意见,那么,你就必须为你提供的方案背书,在必要的时候付出牺牲。然而,如果我们最后走向有核的未来,当初倡议拥核的人是否就比较有责任牺牲自己的方便来处理核废料?当然不,除非你也同意当初倡议反核的人比较没资格使用核能生产的电,至少这样比较公平一些。

不过,同情地理解,当反核方质问拥核方愿不愿意把核废料带回家,这质问背后有另外一层意思:你凭什么相信核废料这么安全?证据在哪里?从这个问法出发,才会进入比较有建设性的讨论。

2.车诺比的畸形儿

讨论辐射病变的反核文宣,偶尔会附上那几张经典的车诺比(切尔诺贝利的台湾译法)畸形儿童照,或是日本在福岛事件后出现的畸形动植物相片。这些图片成为热门选择的原因很简单:我们的认知系统喜欢例子和故事,这就是为什么具体的个案总是比统计数字吸引人。

然而,刚好就是基于这一点,你必须对它们格外留意。这些图片在文案的搭配下,很容易就让你有核灾非常危险、无法控制的印象,而你根本来不及思考那些你应该想的事情,例如:那些连体哈密瓜、奔跑的萝卜、大便形状翅膀的蝉,是来自福岛,还是三百公里外的东京?就算那些畸形儿真的来自车诺比灾区,他们在当地儿童中所占比例是否超出正常值?

3.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常见的另一种反核说法,是「一丁点风险都不能冒」,例如「我们无法百分百保证核电安全,那就不该盖!」、「科学家没办法百分百保证核废料处理场附近民众的健康,那就不该制造核废料!」等等。

支撑这种说法的立场有很多种,不过它们都有显著缺点。例如,若你真的主张「一丁点风险都不能冒」,那么你也不该开车出门或者吃茶叶蛋。

可能有人会这样厘清:我要冒的风险我可以自己负责,但是集体决定的政策关系到全民,所以不能冒险。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可以冒险而政府不行,所以你可以一面坚持核四必须绝对安全,一面冒着无法排除的交通意外风险开车出门。然而,即便是这样,这种建议也不会比较好,因为光是考量防震系数,这么高的安全要求就会把大部分的公共建设案卡死。

另一个厘清的方法,是强调核电厂跟其它公共建设不一样:想想看,核电厂一出问题,就要疏散几十公里,然而,图书馆就算盖坏了,是能引起多大规模的灾难?这种说法可以让「一丁点风险都不能冒」的坚持不致于威胁到图书馆这类公共建设,但依然可能导致能源政策无解的局面。例如说,如果我们基于能源稳定性等考量选择火力作为核能的替代方案,我们依然面临一样的问题:火力发电厂的碳排放可能大范围地危及生态、安全和健康。全球暖化和空气污染的危害是缓慢且不知不觉的,但所有认真思考风险的人都没有理由把它们排除在考量之外,特别是当核废料辐射对健康的威胁正是当前重要反核理由的时候。

4.拥核者主张核电厂比火电厂环保,笑死人了,他们才不在乎环保!

这个反应偶尔会出现在拥核者提出关于全球暖化或空气污染的论点之后。此说法让发言者感到安全,因为它把拥核派塑造成坏人。然而,这正是此反应的危险之处:核电厂跟它的替代方案比起来,哪个对环境的影响较糟糕?要回答这个问题,你该考虑的是那些相关的事实,不是跟你辩论的人的心态。

当然,虚伪的讨论者总是不令人放心。想想看: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支持的政策不惜假扮成环保人士,那他提出来的那些关于环保的论点,又能有多可信?这样的说法看起来很顺,但有几个眉角值得思考。首先,提供关于环保的论点,不代表对方就是想要以环保关怀者的姿态参与讨论。他确实可能一点也不在乎环保,只是想提醒那些真的基于环保考量反核的人,或许还有一些事实是他们会想要考虑的。再来,所有目的,不分好坏,都可能导致隐瞒和欺骗。真心诚意的环保人士,也可能为了自己的诚挚诉求而选择性揭露或放大部分事实。

5.核废料很安全啊,兰屿人有什么好不满的?

核废料议题的严重性浮上台面之后,拥核者不时会受到逼问,这种逼问有一定程度的筛选作用:如果你认为台湾的核废料无法被恰当处置,你大概很难心安理得拥核。因此,愿意公开拥核的人多半对核废料有说法。例如他们可能主张,目前放在兰屿的干式核废料没有大家认为的那样危险,也没有致癌的证据。然而,这种自信有时候会让拥核者说过头,喷??出「所以我真的不知道兰屿人有什么好抗议的」这种话。

大家都会同意,若要为兰屿核废料储存场提供正当性,政府必须一定程度确保废料安全。然而,这并不代表假若我们都同意核废料很安全,兰屿人就没有权利继续主张迁出。在民主社会里,政府的行事必须透明,随时提供人们清楚正确的资讯以供决策,任何误解都可能破坏公共决定的程序正义,例如说:在当初协商时,放任兰屿人民以为那块地是要盖鱼罐头工厂。

6.浪费电的人没有资格谈废核

这种话不仅来自拥核方,也来自某些自我审查意志强的反核方。有些报告指出在台湾废核会导致能源危机。如果你相信这些报告,那么至少在几年内非核家园和充裕能源就不可兼得。

然而,这是否代表身体力行节约能源是站上反核立场的基本资格?当然不。这种资格宣告,忽视了反核阵营内部的多元可能:未来的能源危机,并不意味着反核人士注定要无话可讲,他们可能主张另一种能源分配方案,或同时倡议产业转型以减少耗能。

7.没有配套的反核只是嘴炮

这种说法不只出现于核能争议中,在任何政策方案的讨论里都可以看到:反对某??政策的阵营,被逼迫详细说明「如果不这样做,那到底要怎么解决问题」。

然而,这种攻击并不公平。首先,当人民无法说明完整配套方案,只代表他没有受到政府支援供给研究团队,不代表他的观点没有价值,或者他指出的政策缺陷不值得参考。再来,考虑到一般人和政府之间的这种资源不平等,如果我们真心把民主当成团队合作,而不是互相卸责的机制,那么理当让政府承担更多的举证和提出计划的责任。

理想上,根本不应该等人民举出来,政府就应该先考虑过初步能想到的各种方案,并向人民说明,为什么政府选的那个对大家最好。我们之所以缴税,为的就是这些服务。当然,异议也需要初步基础,我们不能利用自己的劣势占便宜,装傻要政府满足目前不可能达到的方案(例如稳定、充裕且又干净的太阳能发电)。然而,如果官方方案的支持者完全不考虑上述那些资讯和计画资源的不平等,并坚持要求反对者提供够好的配套,那么,这就只是另一种反动的修辞而已。

8.反核发言常被踢爆,似乎暗示反核是错误选择?

在核能争议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从反核立场出发的各种宣传,然而我们也会不时听闻有些宣传内容被踢爆,或者跟科学常识牴触。例如先前传出国外太阳能道路发电量远胜核四*1、核电厂「弄得不好会核爆」,台湾人根本就是「睡在几十万颗核弹上」等等。*2

有一些人认为,这些宣传之荒谬,似乎成为反反核的好理由:如果反核真的是有道理的立场,这些人何苦用这么违背事实的内容倡议?在这种考量下,伪科学式宣传的存在,似乎暗示反核方除了这些流言之外,提不出更好的说法。

这种考量忽略了另外一种可能的解释:我们可以明确注意到那些耸动荒谬的反核宣传,是因为反核运动成功吸引了一般民众(换句话说,核能科学的门外汉)热切参与。在我们的社会里,最扯的资讯流传得最快,而反核者就跟其它任何群体一样,没有(着眼于言论自由,也不该有)自我审查机制,不会禁止相同立场的人发表蕴含错误的宣传。反过来观察,持拥核立场的人数不多,有热切发言动机的更少。因此,与其说反核方犯的错误多于拥核方,不如说拥核方很少做宣传,所以也没有什么机会犯错,而这当然不代表他们的论点就比较有道理。*3

在考虑这些想法后,市面上错误反核讯息的数量就无法作为反反核的理由。然而,这个情况依然值得参与议题的我们引为借镜:现在反核声浪是很大没错,但反核方最有道理的说法,反而因此被埋没在许多耸动但有瑕疵的宣传后面。如此一来即便占据多数,却可能依然无法深化公共讨论。

note

  1. 后来被人指出是计算单位搞错。
  2. 核电厂的燃料棒中的铀235浓度跟核子弹至少相差30倍,就算失控也不可能核爆。
  3. 真要讲的话,政府和原能会、台电确实制作了许多广告和文宣,但官方长久以来在诚信方面的不良形象和低能的传播技巧,也让那些讯息难以受到重视。

关于本文

本文原发表于潮人物2013六月号

[台湾声音]核能争论的批判观察 - 科学松鼠会 - 科学松鼠会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这里是科学松鼠会的网站的一个镜像,大家的留言我们可能没办法一一回复,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到科学松鼠会的主站提问:http://songshuhui.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