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作者:云无心

tumblr_lx18whRygk1qcmrp8“毒姜事件”让人们认识了一种农药“神农丹”。尤其是农民用它种的姜卖给城里人,另外种一些不用它的留着自己吃,让广大消费者群情激愤。“高毒农药”的标签,让许多人望姜却步,看着所有的姜都象是毒药。

神农丹,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既然是“高毒”,为什么国家还允许它的生产和销售呢?

神农丹的化学成分是一种叫做“涕灭威”的化学物质。跟其他喷洒到表面的农药不同,它施用于土壤中,能够杀死和控制土壤中的多种害虫。深受土壤中害虫危害的农作物,比如柑橘类水果、葡萄、谷物、花生、土豆、大豆、甜菜、烟草、洋葱、甘薯等等,就有了它的用武之地。

在土壤中,它会被氧化,氧化掉一半的时间(半衰期)可以短到几天,也可以长达两个月。它很容易被植物吸收,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施用之后到收割之间应该有很长的停药期。更麻烦的是,它很容易流失到水中,而且在水中很稳定,降解成无害物质的半衰期短则几周,长则几年。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这东西有多大危害。与别的农药相比,它的确毒性挺高。要毒死一半的大鼠,只需要每公斤体重0.5毫克。换算到人,一个成年也人也只需要几十毫克。一旦被人吃下,它会被快速吸收,然后到达身体各处。不过它的代谢也很迅速,在24小时内,就会有80%以上被排出,5天之内,基本上就全部排完,不会在体内累积。

根据国外的统计,除非喝它自杀,或者误服,通过食物摄取的涕灭威几乎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剂量。当然,我们探讨危害,也不是以不致死为标准。根据动物实验,人体对它的反应中最先出现的是“胆碱酯酶活性抑制”。所以,它的安全剂量,也就是以不导致这种活性抑制的出现来制定。

有一群勇敢的志愿者做了小白鼠,从而让我们得到了宝贵的数据——对人体没有可见影响的最大剂量是每公斤体重25微克。除以大约10倍的安全系数,得到每天每公斤体重3微克,这个数字被世界各国接受为它的“安全剂量”。

基于这个安全剂量以及各类食品的日常消费量,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了涕灭威在多种食品中的残留标准,比如花生、大豆允许每公斤残留20微克,红薯、洋葱等允许每公斤100微克,香蕉、葡萄、柑橘等水果则是每公斤200微克。世界各国根据自己情况,制定的标准又有不同,比如美国欧洲都很跟这些标准差不多,中国就比这些要严格很多。在最新的中国农残标准里,各种蔬菜水果中都只允许每公斤30微克,只有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允许每公斤100微克。

根据这些残留量规定,国外允许使用涕灭威的食物作物就比较多。因为在正常使用下,食物中的残留不容易超过他们的标准。比如美国,1980的检测发现94%的土豆中含有涕灭威,含量在50-520微克每公斤之间。

因为中国的残留量标准很严,所以如果使用就很容易超标。实际上,中国只允许用于花生、木薯等少数作物中。象这次的毒姜事件,媒体报道的涕灭威含量,一个报道中是每公斤0.035毫克(即每公斤35微克),另一个是每公斤0.261毫克。根据安全剂量,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含量高的那批也要吃下近700克才“超标”。不过,即使是含量低的那批,也超过了国标标准,算是“毒姜”了。

需要强调的是,这么说并不是说这些“毒姜”就可以接受。安全标准是用于执法的,超过了标准,就需要被执行,这样就把毒害扼杀在了萌芽中。实际上,在国外也的确出现过大规模涕灭威中毒事件,就是由含量超标的黄瓜、西瓜、甜瓜或者饮用水引起的。不过,好在这些中毒都是轻微和暂时的,停止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之后,就会很快恢复。

涕灭威的更大问题是对环境的污染。前面提到,它容易流失到水中,然后降解周期还很长。在使用涕灭威比较多的地区,地下水中的含量会很惊人。1984年,美国环保署发布过一份报告,有的井水中的涕灭威含量高到每升500微克。而在1987年发表的一片文献中,提到了美国纽约的土豆农场地下水中的涕灭威含量,有超过30%的样品中检测到了其存在(即每升1微克以上),其中有近1%的样品超过了每升100微克。美国环保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推动减少这种农药的使用,打算在2018年之前全面停止它的使用。而欧盟也在几年前大幅降低了土豆、柑橘等食物中的残留允许量。

可以说,潍坊的毒姜事件,尽管农民种了“不用药”的姜给自己吃,但他们依然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姜的食用量不大,而他们的水,却是每天要喝很多的。

“毒姜”之毒 - 科学松鼠会 - 科学松鼠会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这里是科学松鼠会的网站的一个镜像,大家的留言我们可能没办法一一回复,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到科学松鼠会的主站提问:http://songshuhui.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