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作者:庄

【《历史上的书籍与科学》,封面图片出处,http://www.sste.com

在玛丽娜·弗拉斯卡-斯帕达等人主编的《历史上的书籍与科学》(上海科教出版社,2006年)一书中,第13章谈论的是“迎合读者的自然哲学”,开篇写道:17世纪末,自然哲学家雄心勃勃地参与到欧洲和英国的国际大都市时髦文化建设之中。此后整个一百年中,物理学的流行增加了对通俗自然哲学书籍的需求。反过来,上流社会读者对这些学科的喜爱促成了科学所钟爱的文化正统性的建立……一本书成功的标准,不但取决于其销售的快慢,还要看它为新闻界和上流社会提供了多少谈资。

【封面图片出自豆瓣:《安迪·沃霍尔的哲学》】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还在美国著名现代艺术开山鼻祖的自传《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波普启示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11年5 月版)中读到这样一段话:近来有一件我该做却没做的事情,就是多多认识科学领域的人。我认为最棒的晚宴就是每个来宾都必须带着一则科学新知上餐桌。之后,你才不会觉得只用一些食物喂饱你这部机器是浪费时间。不过,不要任何跟疾病有关的消息,只要纯粹的科学新闻。

由以上两则,不难看出科学阅读的一大功用,乃是在于为当事人提供社交场合中的话题谈资。将这一功用发挥至极致的经典之作,显然非《时间简史》莫属。这本书的中文版1993年被湖南科技出版社引进中国大陆市场,初时默默无闻,后来借2002年数学家大会霍金来华之际强势营销,用的宣传语是“看得懂看不懂都是收获”。时隔多年,依然不能不为这句话所达到的效果而赞叹——不仅《时间简史》创下了惊人的销量,之后的普及版、插图版也随之热销,而且顺带捎上了作者的另一本著作《果壳中的宇宙》,也成为畅销书。

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科学知识因其在思想方法上的复杂深奥,大部分难以被大众真正理解,如此造成了传播普及过程中的许多障碍。但另一方面,科学作为一种探寻世界本源的方法途径,其指向和诉求又根植于人类的内心最深处,很多时候让话题先行往往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你可以说科学其实被每个人所需要,同时被多数人所不理解。正由于以上原因,科普类图书很少能像文艺类图书那样被推到大众层面去反复解读,却并不妨碍它们所携带的信息流传甚广,哪怕只是其中不甚明晰的三五词汇,如霍金笔下的大爆炸、黑洞、视界……而在最近,一部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的走红,恰恰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从男主角谢耳朵口中blabla传出的各种高深科学名词已经成了当今青年文化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时代特质而产生的偶然性永远存在,同样的奇效未必能够在同领域一而再、再而三地复制,必须得看到变化的来临。且说2012年7 月4 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布了一则轰动全球的消息,称他们基本确认大型强子对撞机已经找到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证据。与此同时,图书市场上并未见以基本粒子为话题的书籍借势强销。虽说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至少在中文世界这方面还缺少有说服力的相应读本,不可忽视的或者说更为重要的因素,却在于网络阅读已经影响并改变了现代读者获取知识的习惯。很多人是通过诸如果壳网这样的权威科技网媒的文字直播来知晓事情经过的,而深度了解则可以求助于延伸文章或维基百科乃至谷歌而来的海量网页,不一定非书本不可。

2012年还有两个吸引眼球的航天事件,分别是中国的“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对接,以及美国的“好奇号”登陆火星,只不过人们第一时间通过电视媒体看到了整个过程,对图书的求索也退而不兴盛,摆在各大图书大厦中的这类话题书籍也仍然走势平平。

可以说,视频和网媒等新媒体当前,纸书这种形式所承载的功用一再缩减,科技类图书不可能不受到冲击,而且某种意义上受到的冲击还要更大——因为获取知识变得越来越容易了,新名词能带来的效应又往往只有几天,缓慢而繁复的图书出版很难跟得上这种步伐。有趣的一个例外发生在2011年3 月,日本地震海啸之后核泄漏,引起近邻中国的举国惊慌,倒是一度带来了大陆市场上核辐射及防护知识类书籍的短期热销。在我看来,这里头诚然有当时因各种谣传带来的过度恐慌引起的从众效应,另一方面也在于就“攸关性命”的生活安全类知识而言,一部分网络文章的可信度还是让人质疑的。这种情况下,图书无论如何也显得“靠谱”一些,并且当时还有更广大的非使用网络人群加入到了需求队伍中来。

因此,生活科技类的书籍或许可以是下一个科普读物纸质出版的增长点,因为它至少可以做到两方面:对实用型知识加以更为系统地整理,突出权威性;用最简单的方法查阅获得,对老年人或文化层次较低的人也没有技术壁垒。

要将不易传达的科技发现推向大众,趣味和美感也是该去尝试的突破点。前者以《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1 月版)、《冷浪漫》(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年3 月版)为范例,这一类书在写作手法上做了新颖尝试,把文艺风和网络语言引进了科普行文中来,赢得了青年人群的爱不释手和交口称赞。比如说,你随手一搜就可以发现随书的“冷知识约会救急卡”中的“当你收到红玫瑰时,不妨注意一下茎秆上是否只有寥寥数枚刺?这些几乎全是月季花的后代”已经成了引用率极高的说辞;后者有《发现之旅: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商务印书馆,2012年1 月版),这本图文册表现之佳让人赞叹,且多多少少有些出乎意料,其在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首先亮相,当时因为75元的高定价而被不少订货商质疑,孰知很快就发完了首印,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许多读者都是因为其中优美的动植物绘图而一见倾心。

因为时效性相对不强,所以科普书大多长销,十年二十年地卖下去不成问题,这也构成了它们渗透入大众的前提。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年初推出了一整套刘易斯。托马斯的英汉双语版经典文集,其中不仅有他广为人知的《细胞的生命礼赞》和《水母与蜗牛》(这两本都收入过“第一推动”)再版,也有此前未曾有过中文版的《脆弱的物种》《年轻的科学》和《聆乐夜思》,据悉这套书中的两本经典都卖得不错,首印已经告罄。上海科教出版社的“哲人石”系列2012年已经出到了第一百本,这套书也有部分被收入了另一个更大的系列,即世纪出版集团的丛书“开放人文”,这套书中的《美丽心灵——纳什传》很早就推出了,原来并不起眼,2002年突然因纳什传记电影的获奖突然在市场上热卖了一阵子,书名也因此而易。另一个较新但颇值得注意的系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新知文库”——也以较快速度推进到了三四十本之多。唯一的不足在于,以上几个较为著名的系列都是引进版图书所组成,想要改变这个状况,尚需要国内同仁作出持久的努力。

本文发表于《出版广角》2012年10月号

科普书的美学与功用 - 科学松鼠会 - 科学松鼠会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这里是科学松鼠会的网站的一个镜像,大家的留言我们可能没办法一一回复,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到科学松鼠会的主站提问:http://songshuhui.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