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作者:赵洋

【图片出处:zenpencils】

登月第一人、迈出“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尼尔?阿姆斯特朗于8月25日去世,享年82岁。“阿波罗计划”的重要参与者又少了一位。因为种种机缘巧合,加上登月舱的设计导致第一个登月的宇航员只能是阿姆斯特朗。而阿姆斯特朗对登月带给他的名人效应并不开心1。也许他清醒地认识道,世人把对整个阿波罗计划的崇敬透射到某个人身上是不公平的。

科技遗产

通过六次阿波罗登月行动,月球表面特性、物质化学成份、光学特性被逐一揭示,宇航员还利用仪器测量了月球重力、磁场、月震的数据。科学界对于月球是如何形成的达成了共识——地球形成早期一块地幔进入绕地轨道,不断与轨道上的物质碰撞、融合,成为了月球。经过多次月面行走和驾车考察,科学家、工程师和宇航员学会了如何开发和实践行星野外地质学的技术与科学探索。2四十年前宇航员带回的月球岩石至今仍具价值。结合近年来绕月轨道飞行器所采集的矿物成分等信息,这些标本可以为月球起源、太阳系起源及地球生命起源等多项研究提供线索。

与带给科学的进步相比,阿波罗的技术遗产更值得大书特书。

在科幻片《钢铁苍穹》中,一部iphone的计算能力比纳粹月球基地的巨型计算机还强大。这不是故意搞笑。其实阿波罗飞船上全部计算能力加起来也不如一部智能手机。阿波罗登月所采用的技术用今天的标准衡量显得粗糙简陋,例如飞船计算机的只读存储芯片是一个叫“小老太太”的小组手工制作的3

实现奇迹的主要原因在于人而不在于技术4。全靠NASA长袖善舞,才能在和平时期完成了这样一项技术壮举。十年间,太空行走、交会对接、多人多天太空生存、月面软着陆、地月往返月球车等技术难关被逐一攻克。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多的技术难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而耗资却如此之少(60年代的250亿美元,相当于2005的1350亿美元5,多年来一直占据了美国联邦预算的约5% 6

技术史学家认为,“阿波罗”的成功应归功于一场管理革命,它把政府、工业界和大学凝聚在一起。新的体制和方法指导着50万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为同一目标工作。阿波罗15号的指令长大卫-斯科特认为:“阿波罗计划的主要成功之处在于其‘文化’,参与人员为一个有意义的共同目标协同工作的精神。鼓励每个人大胆地说,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提出想法,不必担心受到惩罚或报复。7”“曼哈顿工程”的组织者奥本海默就“大技术”工程曾发表过以下见解:“我们知道,避免错误的唯一办法是找到错误,而找出错误的唯一办法是集思广益。我们也知道,由于保密而未被查出的错误将会泛滥开来,并将一切破坏殆尽。”这些简单的道理或许能够解释为何美国在登月竞赛中获胜而苏联落败8

有很多曾经为“阿波罗”登月而研发的技术如今已经作为副产品被应用到民间中。气垫式运动鞋的“中空吹塑成型”制造技术便来源于阿波罗计划中宇航服的制作技术。阿波罗计划最先利用食品冻干技术使宇航员吃上含蔬菜的航天食品。现在这种保存食物的方法也为军人、探险家和户外爱好者提供了便利。为登月开发的计算机图像增强技术,已用于医院的计算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的图像处理。宇航员身着的液冷空调服——服装夹层密布管网,管网中流动着温度可以控制的液体——今天穿在了消防队员、核反应堆技术工人和造船工人身上。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和大脑性麻痹的病人也可以穿上类似的服装以降低体温。

阿波罗计划对社会的影响更多是潜移默化的。当时为保障计划成功提出的需求,促使气象预报、通信、计算机、电子和医疗等产生了极大进步,并惠及今人。有人计算过,阿波罗计划的投入产出比高达为1:14,推动了从医药到金属制造业等几十种行业的发展。航天工业从此成为美国的领先产业。更重要的是,阿波罗计划还引领了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繁荣的浪潮,也为此后美国鼓励大学的科研成果社会化和产业化法案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文化遗产

1962年9月1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赖斯大学发表了演说《我们选择登月》:“太空值得全人类尽最大的努力去征服。有些人问,为什么是月球?为什么选择登月作为我们的目标?他们也许会问为什么我们要登上最高的山。35年前,为什么要飞越大西洋?我们决定登月,我们决定在这个十年间登月。不是因为它们简单,而是因为它们困难。”在来自最高层决心的鼓舞下,美国这架大机器发动了。阿波罗计划对当时美国进展缓慢的航天事业起了巨大的激励作用。美国各界纷纷献计献策,结果只用了8年时间,就把人送上了月球。

美国人决定登月的根本驱动力来自于苏联太空优势的压力,然后是对未知领域的好奇。这种向未知领域进军的气魄根植于“五月花”号的冒险传统和西进运动的拓荒精神。从1960年决定实施登月计划到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安全返回地球,美国共进行了7次登月飞行(其中“阿波罗”13号因飞船故障未能登月)。总共有7批21名宇航员飞向月球,12人踏上月球表面。他们在月球上安装了5座核动力科学实验站、6个地震仪,开过3辆月球车,带回472千克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分赠全世界七十多个国家进行研究。时至今日,阿波罗已经变成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成为勇气、理性与探索精神的同义词。

不久前去世的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雷-布雷德布利曾用诗意的语言写下登月成功对人类的深远意义:“距今一万年后,未来的人们回顾起来会说,1969年7月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月份和最大的日子。数百万年来我们一直被束缚在地球上,期待某一天能够登上月球。最终,我们冲破束缚获得自由,人类的精英在那一晚飞进太空,并将永不停止地继续向前飞翔9。”

何日君再来

既然阿波罗计划如此成功,为何四十多年来一直没有派宇航员再次登月?最根本原因是登月竞赛的时代背景消失了。冷战已经结束,敌对的大国不再需要采取类似行为宣示实力、威慑对方。何况月球已经“被征服”过了,再次登月总要做出新意来,否则意思也不大。当年苏联就是在美国登月成功后放弃了载人登月计划,转而主攻无人探月器落月。目前看来,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做的事,机器人基本能够代劳。暂时没有必要让人冒巨大风险奔赴月球。

在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的新太空探索计划中,“星座计划”这一旨在使美国宇航员于2020年重返月球的计划基本上被全盘否定。这曾引起包括阿姆斯特朗在内的众多阿波罗计划参与者的强烈不满。但奥巴马的决策也是基于航天界专家的分析。已经有12位美国人上过月球了,再花几千亿美元登月,在纳税人和选民中间不会得到广泛响应。相比较重返月球任务,登陆小行星的载人飞行计划的前景在广大的年轻人中间更能引起兴趣和共鸣。美国本世纪载人航天的最大目标是登陆火星,登陆小行星与登陆火星的技术相似,而与登月相差很远。在资金、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月球已经成为美国载人火星探索的绊脚石。

对于其它航天大国而言,载人航天的发展方向何在——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先行者后面踏实求稳,还是占领科技与战略的制高点,为人类做出独特的贡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阿波罗13号宇航员吉姆?洛弗尔说,阿波罗计划的投资回报表现在此后30年间,登月项目让美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导,“我们现在的投资能保证在今后30年获得充分回报?我不这么认为。10 ”执世界航天技术牛耳的美国尚且如此,位于航天第二阵营的国家又当如何?

在阿波罗计划实施时,美国社会不乏对它的批评者。他们曾质问:“当世界上还存在贫穷、疾病、仇恨的时候,美国为什么要耗费那么多资源把宇航员送上月球”。现在看来,他们或许抛出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在做开创性事业前解决一切问题不是我们人类的本性,否则我们永远不会拥有印象主义作品、相对论或金字塔11。其实登陆月球也并非终极目的,它只是人类通达未来的手段。

1994年,在阿波罗11号登月25周年庆祝会上,人们不禁想到,当登月50周年、100周年的纪念日到来时,我们的子孙会怎样看待登月壮举呢?他们会把人类在登月中所创造的辉煌看成是推动生活进一步前进的试金石呢,还是会像公元7世纪时偶然见到罗马帝国留下的巨大水渠和其他风化中的壮丽古典建筑的欧洲人一样,惊讶地问:我们竟修建过如此辉煌的东西?也许五百年后没有人会记得和20世纪的大萧条和旷日持久的战争。但未来的人们会像今人记住1492年哥伦布的发现之旅一样、铭记1969年阿波罗11号的历史性航程;会永远歌颂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回味他的名言:“对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参考资料

[1]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终于同意出传记

[2][英]戴维-M-哈兰,月球探索:阿波罗登月纪事,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452页

[3]关于阿波罗11号你不知道的10件事

[4]戴维-M-哈兰,月球探索:阿波罗登月纪事,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454页

[5]阿波罗计划,维基百科

[6]阿波罗-坠地的梦想(中)

[7]大卫-斯科特,序,[英]W. David Woods,阿波罗是如何飞到月球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22页

[8]技术史,第35章 航天技术,第857页

[9][英]W. David Woods,阿波罗是如何飞到月球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366页

[10]登月英雄质疑现今太空计划 称空间站就是浪费钱

[11][英]W. David Woods,阿波罗是如何飞到月球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367页

原文发表于《周末画报》第716期

扩展阅读

原作:zenpencils

译者:Ent

阿波罗的遗产 - 科学松鼠会 - 科学松鼠会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这里是科学松鼠会的网站的一个镜像,大家的留言我们可能没办法一一回复,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到科学松鼠会的主站提问:http://songshuhui.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