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作者:小红猪小分队

【此为Nature原文配图】

2012年8月1日,Nature新闻版面刊载一篇题为“Why great Olympic feats raise suspicions”的文章,并以“可以帮我们抓住作弊者”作为副标题。该文发布后,招致大量网友的批评声音。目前,Nature更改的此文的副标题是“'Performance profiling' could help to dispel doubts.”,而之前的一些评论不知为何已无法看到。

首先,先来看看由绵羊c翻译的Nature原文,副标题为Nature更改后的版本。

奥运会上的卓越表现缘何惹人怀疑?

        ——“历史成绩分析”可以帮我们消除质疑

作者:伊文?卡拉威

2012年8月1日

7月28日中国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在女子四百米个人混合泳项目中打破了世界纪录。

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多快才算太快?当年仅16岁的中国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在周六的女子四百米个人混合泳项目中打破世界纪录之后,这个问题就一直如影随形。这场比赛刚一结束,一些游泳专家就怀疑叶诗文使用了可以提高成绩的药物。她之前从无任何药检阳性的记录,并且奥委会在周二宣布她的赛后药检也没有问题。这场比赛所引起的争论充满了种族主义和政治色彩,却忽略了其中的科学元素。《自然》将在本文中讨论一个运动员的历史成绩和人类的生理极限是否能够被用来证明兴奋剂的使用,以及如何证明。

叶诗文的表现异常吗?

是的。她在此次四百米个人混合泳中的成绩比她在7月的一场重大比赛中的此项目成绩快了7秒。但真正让人吃惊的是她在最后50米中的表现,在这50米中,她游得比美国游泳运动员瑞恩?罗切特周六获得男子四百米个人混合泳金牌时的速度还要快,而罗切特的成绩已经是这一项目历史上第二好的成绩了。

药检合格能否排除使用兴奋剂的可能?

南非开普敦大学的运动生理学家罗斯?塔克给出的答案是,不能。运动员们更有可能在平常的训练中使用违禁药品,因为训练时的药检没有那么严格。“奥运会的药检当然人人通过。很少有人会在正式比赛的药检中露马脚。”塔克说道。

他说,非比赛时期进行药检更容易抓住兴奋剂使用者,但想要全年定期对每个顶尖运动员都进行检测并不现实。德国弗莱堡医科大学的运动生理学家约克?奥拉夫?舒马赫在2009年刚刚与别人共同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提出运动员的历史成绩分析可以作为一种反兴奋剂的工具,他说,长期追踪一名运动员的表现并记录其异常表现可以让反兴奋剂机构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利用资源,抓出兴奋剂使用者。“我觉得这是一种可靠又低成本的方法,可以帮我们从大量的运动员当中挑出那些可疑的人,因为用药必然会使成绩大幅度提高。”舒马赫说。

“生物护照”是运动员的个人生理指标记录,通过对运动员血样的分析鉴定运动员是否使用了兴奋剂,它的功能与历史成绩分析相似。2008年这项技术付诸使用后,自行车运动相关机构提出西班牙自行车运动员安东尼奥?克罗姆的血液检测指标异常,2009年进行的针对性药检表明他使用了一种违禁激素类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如何用运动员的历史表现抓出兴奋剂使用者?

舒马赫说,反兴奋剂机构需要一种更好的方法来鉴别异常的比赛结果。为此,运动科学家们应该建立一个数据库,按不同运动和不同赛事分类,记录运动员们随年龄增长和经验累积逐步提高成绩的过程。然后科学家们根据运动员们的成绩变化建立统计模型,这样就可以凭借他们过去的表现和人类生理极限来判断速度“太”快的可能性有多大。

奥运会的冬季两项是一种由越野滑雪和射击组成的运动,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在使用历史成绩分析技术。在一次试验项目中,奥地利萨尔斯堡国际冬季两项联盟和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软件程序,这一程序可以通过分析过去6年中180名冬季两项运动员的血液和历史成绩数据,找出那些更有用药嫌疑的人。现在冬季两项联盟就使用这一软件来筛选需要药检的运动员。

会不会有运动员仅仅因为表现过于出色而被冤枉受罚?

“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就太不公平了,”塔克说道,“最终结果还是应当以药检结果为准,也只能以药检结果为准。”近年来,自行车运动机构在未能从运动员血液中检测出违禁药品的情况下,依旧成功检控了一些血液指标不正常的运动员。但不能仅凭成绩异常就判定运动员使用了兴奋剂,影响运动员表现的外部因素有很多,塔克如是说。“这个年轻的中国运动员打破了世界纪录并不能证明什么。只能说是引出了一两个疑问。”

————————Nature原文完毕的分割线————————

你读完这篇文章有何感想?是否对其中一些论证环节感到不是那么放心?至少下面这些评论者很不客气的在原文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其中一些,已经无法在Nature网站看到。

Why great Olympic feats raise suspicions一文的网友评论

翻译:Ent

来自网友Lai Jiang的评论

包括我在内的几乎所有科学工作者都认为nature是业界最有影响最具威望的自然科学杂志之一,但我很遗憾地看到它竟然会发表这样一篇几乎毫无掩饰的偏见文章。诚然,这篇文章没有同行评审,没有挑剔的评委把关;但作为公众接触科学、理解科学的渠道,作者和编辑起码应该向读者提供正确的事实和恰当的上下文,而他们显然没做到。

首先,为了比较选手成绩提升幅度,作者把叶诗文的400米混合泳成绩和她2011年游泳世锦赛上的成绩相比,分别是4:28.43 和 4:35.15 ,由此认为她的成绩“异常”提升了大约7秒(6.72秒)。但事实上,她之前的个人最好成绩是在2010亚运会[1]的4:33.79。换言之,成绩提升了5.38秒。游泳可是一项0.1秒都意味着金银牌区别的项目,我觉得这里5.38秒不应等同为7秒。

其次,正如先前有人指出的,叶诗文只有16岁,身体仍在发育。在两年内把成绩提高5秒对于成年选手来说也许看似不可能,但对青少年肯定是可以的。伊安·索普的采访表明,他的400米自由泳成绩在15-16岁之间提高了5秒[2]。一般人(包括作者)可能很难想象顶尖的游泳选手逐渐成年时(辅以科学和刻苦的训练)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但是因为觉得“这太难了,无法想象这是真的”就认定这样的成绩是“异常”,这可不是好的论证。

第三,将叶诗文和罗切特的最后50米对比,这是典型的“有目的的选取数据(cherry pick)”行为。的确,罗切特在最后50米比叶诗文慢,但如Zhenxi之前所言,罗切特在前300米已遥遥领先,所以他选择了不全力以赴来为之后的比赛节约能量。(这是否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呢?算不算违背了“尽全力在比赛中取胜”的要求呢?国际羽联刚刚因此取消了4对羽毛球选手的参赛资格。这个问题也很值得讨论,不过大概不是在nature上吧。)相反,叶诗文前300米一直尾随,而最后是靠她擅长的自由泳获胜的。不指明这样的战略区别,也不提及罗切特总成绩比叶诗文快了23.25秒(4:05.18),会让读者产生错觉,以为一位女性在同一项赛事里比最优秀的男性还快(听起来的确不可能)。且不说其中的性别问题,我认为这样的论述是在暗示读者”其中有鬼“。

第四,另一个“有目的的选取数据”的例子。同一场比赛中还有四名男运动员在最后50米比罗切特(29.10 s)[3]和叶诗文(28.93 s)[4]都快:萩野 (28.52 s), 菲尔普斯 (28.44 s),堀畑(27.87 s) 和弗雷泽-霍姆斯 (28.35 s)。看起来,仅仅对比400米混合泳最后50米的成绩时,如果我是作者我不会用罗切特作例子。本文作者在他的论述里展示了怎样的科学严谨性呢?莫非因为罗切特是冠军,我们就应假定他每段赛程都最快吗?要想向公众展示科学如何运作的话,这可是个相当糟糕的办法。

第五,我最为反对的一点。作者引用了Tucks 的话,暗示药检不能排除使用违禁药物的可能。这种不可知论真的是nature希望教给读者的东西吗?要按这样的标准,我估计nature发表过的一半同行审核过的论文都要撤回。难道有人能说服编辑和审稿者,让他们相信某个理论在所有可想象的场合下都成立呢?不可能的。论文作者只能把他的理论应用在典型的实例上,向审稿人表明,在所有考察过的场景下,这个理论都还过得去(希望如此)。而这就可以满足发表的要求了——直到人们发现反例为止。我能想象,作者是有怀疑精神的,这对科学思考至关重要。但是他本应当把这样的精神用在更好的地方,比如写篇真正经过同行评审的文章,基于数据和理性推导,讨论叶诗文有多大可能使用了某种高度先进、极难发现的兴奋剂,而这兴奋剂是中国人在过去四年里发明的(四年前北京奥运会他们显然还没有这东西,不然怎么不在主场使用、让自家观众欢呼呢?)。可是这篇文章给人的印象是,所有运动员都在使用违禁药品,只是管理机构还没本事抓住他们。逻辑上说,这是可能的;但是就算国际泳联为此举行上诉听证会,这篇文章也是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问“是否可能在药检中出现假阴性”在我看来是个有问题的质疑。且不说针对某些药物的检验手段可能还没有诞生,任何上过量子物理入门课程的人都知道“世间万物的本质都是概率性的”,没准就在做药检的那一瞬间,所有药物成分都从运动员的血液里隧穿出去了呢。虽说是小概率,但我们是否就该因此无视所有的药检结果呢?现实点,讲讲理吧。请承认国际反兴奋剂机构能合格完成工作。还有,叶诗文的尿样在赛后要存上8年等待技术进步。不是说无罪推定吗?

第六,我要说最后一点,赛外药检已经开始实行了,作者却没提及。根据国际反兴奋剂机构主席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声明[5],奥运选手从赛前6个月就开始接受例行药检,而且已有107名运动员因为违禁药品被禁止参加此次奥运会。这也许才是“人人都能通过奥运会的药检,几乎没人是在奥运期间被查出使用禁药”的真正原因吧?因为用药的已经被处罚了。作者自然有权提出质疑:一个选手赛前用药、赛时停药而骗过药检,但是这种可能性在叶身上已经可以排除了。

总体来说,尽管作者没有伪造任何数据,但是我认为他的确(无论是否故意)“有目的的选取了数据”,使得文章过于暗示性,绝非“公正无偏”。如果要从科学角度报道一个使用禁药嫌疑的故事,请不要有所偏差和片面,请提供全部的事实,让读者去评判。你有权保留你对事实的解读,也可以在你的文章中表达出来,隐晦还是明显都没有关系;但是只提供对你有利的证据,这恐怕不是好的科学,也不是好的新闻写作。nature这样的期刊上出现这样的文章,这不是科学研究或者科学报道的好例子。

参考文献

  1. http://www.fina.org/H2O/index.php?option=com_wrapper&view=wrapper&Itemid=1241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ETPUKlOwV4
  3. http://www.london2012.com/swimming/event/men-400m-individual-medley/phase=swm054100/index.html
  4. http://www.london2012.com/swimming/event/women-400m-individual-medley/phase=sww054100/index.html
  5. http://playtrue.wada-ama.org/news/wada-presidents-addresses-london-2012-press-conference/?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wada-presidents-addresses-london-2012-press-conference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这里是科学松鼠会的网站的一个镜像,大家的留言我们可能没办法一一回复,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到科学松鼠会的主站提问:http://songshuhui.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