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小红猪小分队
本文节选自由朱机翻译的《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一书。
译者:朱机
关于本书 by odette
初读这本书,很多人也许会给其中描述的科学家打上“怪人”的标签。是啊,瞧瞧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升上万米高空,潜下最深海沟;给自己注射恶性病患者的血液,往心脏送导管,在后背做伤口;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盐酸以及各种各样简直没法说的东西……
这群“自体实验者”秉承演化生物学家J.B.S.霍尔丹的训诫:“如果你不会在自己身上做这个实验,就不要拿别人来做。” 于是他们舍身实验,一次次将自己的肉身推入未知的险境,却欣然而往,冷静记录,甚至为结果而雀跃。
全书分为十八章,每章一个主题,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四五十位。在整体篇幅并不很长的情况下,这样的故事密度可能听起来有些“拥挤”,但作者特雷弗·诺顿深谙谋篇布局之道,将内容排布得秾纤合度,丝毫不显局促。
诺顿退休前是位海洋生物学教授,用学生的话来说,他讲课有趣到不行,“dangerously interesting”。目前专事写作的诺顿在书里也延续了这种风格,他总会在自己的科普书中融进历史、文学和传记写作的元素,语言优美的同时不忘抓住机会展示英国人特有的促狭与刻薄。
比如,提到麻醉术出现之前的外科手术,诺顿写道:“手术可谓有计划的暴力行为,病人嗷嗷惨叫的恶习分散着医生的注意力,痛得打滚的惨状让刀工精准变成几乎不可能的任务。经验丰富的医生用放血法让病人昏迷,或者把他们掐到失去知觉,再或者放个木碗在病人头上然后抡上一棍把他们敲晕。”
幸运的是,译者朱机的语言与原文颇为契合,书中微妙的幽默感都得到了妥帖安置。
纵然内容耸动,语言时有戏谑,但随着阅读的进行,你多半会忘掉“怪人”、“疯狂”这样的字眼,转而被这些自体实验者的深挚用心所感动,也为偶现的牺牲者叹惋。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声名显赫,然而我们的确有理由了解并记住他们。
另外,译者和编辑将书中主要人物的信息集中整理,做成了原版书没有的“附录”,也算中文读者的福利了。
当然,“我们不提倡读者尝试本书中描写的任何一个实验”。
肯定会被毒气放倒,但也许能大难不死?———约翰?斯科特?霍尔丹鼓动志愿者参加毒气实验时说
约翰·斯科特·霍尔丹(图片出处:维基百科)
在热血沸腾、雄性激素飙升的战场上,很多人做出勇猛的举动也许出于一时冲动;而拿自己做实验的人所表现出的冷静以及适当的勇气,却体现了更深思熟虑的胆识?
杰克?霍尔丹的勇气中既充满热血又不乏冷静?他热爱战争?1915年的4月炮火纷飞,轰炸不断,这是他人生中最快活的一段时光?他会在夜间突袭两军交战的无人地带,或是窃听敌军动静,或是将炸弹投进敌军营帐?陆军元帅黑格(Douglas Haig)说他是“军中最勇敢也最卑鄙的军官”?
他还经常做些逞能的举动来展示勇气?比如光天化日在德国人眼皮底下骑车穿越一片空地?他打赌对方会惊讶得忘了开枪,等他们反应过来之前,自己可以骑完一个来回?幸好正如他所言?他把这种举动称为“新冒险,不是被迫去完成的冒险……玩得很愉快”?
杰克写信回家说自己获得了一份“绝好的工作”,是当炸弹军官?他让受训者用牙齿把引爆装置接到雷管上,还警告他们说,一旦触发引爆装置,他们的嘴会变得相当大?另一项操练内容,是拿点了火的炸弹玩传球游戏,最后把炸弹扔出去?他给下级军官做报告,一边讲事故是多么容易发生,一边用雷管往烧红的烟斗里填烟丝,把听众吓得不轻?
杰克大无畏的气概受训于父亲约翰?斯科特?霍尔丹(John Scott Haldane)的 “勇气练习”?老霍尔丹是位著名的生理学家,在儿子还是个小男孩时就带着他下矿井,这自然让小霍尔丹很害怕?一路上,小杰克不得不摸黑顺着主井下降,从一架升降梯换到另一架升降梯?在迷宫也似的巷道中,两人迷了路,爬进一条有沼气的坑道?老霍尔丹叫儿子站起身来背诵安东尼在恺撒葬礼上的演讲《朋友,罗马,同胞》?不一会儿,杰克晕厥跌坐在地,呼吸到下方的空气方才好转?这让他了解到,甲烷比空气轻,并且短时间内不足以致命?
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这一问题让老霍尔丹很是着迷?他分析了贫民窟、工厂和下水道的空气,通过比较,发现学校的空气还不及下水道的好?这个工作也不是没有风险?为了收集空气样本,他曾爬下污水处理场的坑道,而就在那里,几小时前有五名工人刚被硫化氢气体夺去了生命?
之后他又潜行进入了伦敦地铁,通过一根管子吸取空气样品?正因为他发现地铁空气中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含量十分之高,才催生了伦敦地铁的电气化改革?
寻找夺命气体的最佳场所要数煤矿?当时,地下爆炸司空见惯,而每有灾难发生,霍尔丹总是一把抓起矿工帽拔腿就往现场冲?他给太太发电报让她放心,可电报上的话前言不搭后语,无非让家人看后更加确定他正在接触这样或那样的毒气?
老霍尔丹能凭气味识别出大多数气体?某矿井爆炸后,他凑在排放矿内有毒气体的通气管管口辨认毒气?排出的气体未经空气稀释,他一吸之下便喘气不止,脸色发青?“是碳酸?”他宣布道?接着,他又凑上管口吸了两次来确认刚才的判断?
老霍尔丹发现,矿井事故的受难者大多并非如人们猜想的那样死于爆炸,而是因为缺氧或吸入一氧化碳窒息而亡?为了检验一氧化碳的毒性,他一边吸入一氧化碳一边记录自己的症状,同时给自己抽血分析血样?等到他难以支撑时,试验停止,他的心跳也差点停止?此时他血液中一氧化碳的饱和程度仅比受难矿工低4%?
他之所以能这样冒险是因为他的实验同伴——小鼠?老霍尔丹曾向别人建议,能用人做实验时就别用动物做实验,但就他的这一实验而言,小鼠相当有用?这种小动物的呼吸频率很高,肺部气体和血液的交换速率很快,比人类快近20倍?因此,鼠类对有毒气体的敏感性也差不多是人类的20倍?
在他的实验中,人鼠共享空气与一氧化碳混合的有毒气体?不到一分半钟,小鼠就撑不住了,呼吸正常空气后才恢复过来?而老霍尔丹支撑了半小时后终于表现出与小鼠一样的症状,出现症状的时间比小鼠晚了20倍?而代谢率更高的小鸟对毒气的敏感程度会更甚于小鼠?
在这一研究结果的指导下,矿工们开始把金丝雀带到矿下,用作指示空气质量的早期示警?金丝雀的爪子经过特殊的修剪,可以让鸟儿失去知觉后还悬在栖木上,成为显眼的警示?老霍尔丹还为金丝雀设计了专门的鸟笼,一旦鸟儿昏厥,笼子四周会密封起来形成盒状,鸟笼的提把中则装有一小筒氧气,可以让鸟儿恢复知觉?金丝雀恢复知觉的速度也比人类要快20多倍?
为证明煤尘是绝大多数地下爆炸的罪魁祸首,老霍尔丹将若干大锅炉首尾相连焊接起来,在地面模拟出一条30米长的“水平巷道”进行实验,巷道内的横档上涂以煤尘?他在巷道一头引爆一小包炸药?沿管道方向的爆炸冲击力将最后两节锅炉炸得粉碎,一大块金属板从站在300米开外的霍尔丹父子头上呼啸而过?爆炸的巨响一直传到10千米以外?其后的几次实验证明,石灰石粉尘能遏制爆炸?
老霍尔丹还总结性地指出,肺尘病是由吸入尘埃导致?很多时候,诸如此类的实际问题正是老霍尔丹开展生理学研究的出发点,而他的工作成果也极大地降低了那些高危职业要遭遇的风险?
老霍尔丹的哥哥理查德(Richard Haldane)当时在陆军部的爆炸物委员会(Explosives Committee)任职?有一次要做演讲,海报这样写道:“关于爆炸物的公共演讲,演讲者 R. B. 霍尔丹先生,实验演示者 J. S. 霍尔丹教授?”警局看到海报后派人在开场前把前三排座位先清了出来,以免霍尔丹教授待会儿用更刺激的方式来把这三排清空?
在自己家,老霍尔丹把阁楼改建成了带有气密室的实验室,在那儿研究各种气体的作用?有时候他会叫来自己的女儿内欧米[1],关照她留神注意爸爸的情况,一旦见爸爸晕倒,要把毒气排出,把人拖出气密室,做人工呼吸?内欧米那时只有十二岁?
老霍尔丹的髭须长得乱麻一般,样貌颇为古怪?他是那种典型的生活上心不在焉的教授?他会通宵干一夜,到了中午起床吃早饭?有一回,他邀请了客人来家共进晚餐,结果他忘了这事,晚饭迟到了?他冲上楼去换衣服,可是迟迟没有下楼?他太太去看是怎么回事,结果发现他已经睡了?他解释说:“我突然发现自己在脱衣服,所以我以为到了睡觉的时间?”
1906年,老霍尔丹受命研究深水潜水的生理学,于是他转而关注高压对人体的影响?当时海军部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很多潜水员在上升时会出现减压症,失去知觉或四肢瘫痪?在经过计算并用山羊做了一些试验后,老霍尔丹把海军潜水员志愿者送到了水下?当时允许的最大水深是30米,而他们几乎到达了这一深度的两倍?此后,潜水的水深世界纪录被一次次不断刷新?老霍尔丹建立了第一份指导潜水员安全返回水面的减压表?他还创建了“霍尔丹原则”,所有的减压表都以该原则为基础?经他确定,潜水员可以安全上升到最大水深的一半距离?之后必须一级级朝水面上升,在规定的水深处停留一段时间,把高压条件下累积在体内的有害氮气呼出体外后才能继续上升?
1915年4月,德军发动了第一次毒气战?他们释放出168吨氯气,致命的毒气形成绿色云团朝同盟国军队飘去,速度之快让人难以逃脱?在毒气的笼罩下,许多士兵双眼变瞎,脸色发青,身体扭曲,痛苦地挣扎?他们口中吐出胶水般的黏液?在氯气的刺激下,肺的内膜脱落下来变成痰液,堵住了气管,阻塞了肺叶?有些士兵就死在了战壕里?枯黄的草地上横七竖八躺满了牛尸?
此时已任大法官的理查德·霍尔丹要求弟弟查明德军用的是什么毒气,并为军队设计防护装备?于是约翰·霍尔丹教授奔赴法国,参加在第一次毒气袭击中受难的士兵的尸检?他立马判断出死因是吸入氯气,因为他自己曾经“在连接漂白工厂的下水道中有过一次可怕的个人经历”?
英国陆军大臣基钦纳(Kitchener)呼吁本国妇女用弹力织物和棉布为军队制作面罩?这只不过是转移民众焦虑感的策略,让老百姓觉得自己在给国家帮忙么?9万个这样的自制“防毒面罩”被分发到了前线?当第二兰开夏燧发枪手团(2 nd Lancashire Fusiliers)遭遇毒气袭击时,他们就带着那些面罩?根据记录,自此兰开夏燧发枪手团“不再以军事目的存在”?
与此同时,就在霍尔丹的家中,阁楼里传出阵阵咳嗽声和干呕声,表明实验正在顺利进行?老霍尔丹正与两位化学家在充满致命氯气的气密室合作,测试刚有了雏形的防毒面具?空气中哪怕只有0.1%的氯气,都会让人难以呼吸,还会强烈地刺激眼睛?老霍尔丹的女儿内欧米与他家房客奥尔德斯·赫胥黎[2]
把羊毛织物扯碎,填充进防毒面具内,给他们测试吸收毒气的效果?他们还试了袜子、西装背心、内欧米的睡帽以及赫胥黎的围巾?为了寻找合适的化学吸收剂,他们把厨房翻了个遍?
另一方面,由于不断有士兵死于毒气袭击,老霍尔丹想出了一个应急的法子,让士兵们在战场上临时制作简易的防毒装置:用手帕裹住泥土,或是把湿布塞进敲掉了底部的瓶子里,这些简陋的滤器可以一定程度地保护肺部?浸了亚麻籽油的纱布则可以用来防护眼睛,让士兵们不至于完全看不清?
老霍尔丹在法国也建了一间带气密室的实验室?小白鼠有霍尔丹本人、一位因为拒服兵役而从矿井研究时期就跟随霍尔丹的助手,以及暂时从自己部队过来帮助老爸的杰克?他们几人测试了不同浓度的氯气在带或不带防毒面具时的影响?气密室里还有一个健身用的转轮,为的是让他们确认戴着防毒面具逃跑也不会有问题?杰克后来这样描述他们的演习:“每当我们中有人因为吸入太多毒气而使肺部充分过敏,另一个人再顶替上阵……有的人因此不得不卧床数天,我则是呼吸变得十分短促,有大约一个月时间无法跑动?”尽管身体虚弱,杰克还是被召回部队执行任务?在赶赴前线的途中,他因为爆炸受了重伤?这反而让他逃过一劫,因为就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他所在的营几乎全军覆没?
最终,霍尔丹他们设计出了有效的防毒面具?而所有相关人员获得的唯一奖赏是一枚军功十字勋章,表彰在将军前来参观实验室时为将军开车门的那位勇敢的年轻副官?
没过多久,防毒面具以一天7万只的速度生产出来?而在生产伊始,工厂还弄错了吸收剂,误把腐蚀性的氢氧化钠当成了洗涤用的碳酸钠?
内欧米认为,父亲的肺在那段时间品尝毒气后一直不曾完全康复?老霍尔丹在七十五岁时垮下来,得了肺炎?他被罩在氧气帐下,这也是他过去的一项发明,他倡导了利用氧气减轻受损肺部痛苦的方法?约翰·斯科特·霍尔丹与世长辞时,脸上还带着饶有兴趣的表情,仿佛仍在监测重要的生理学实验?
在他去世的三个月后,《泰晤士报》登出了他要做公共演讲的通告,题目是《奇迹》?
就像战士要“为取得胜利不畏牺牲不怕受伤”一样,老霍尔丹宁可拿自己做实验?还有一些人,他们出于对研究的强烈兴趣而无视痛苦和恐惧,老霍尔丹也乐意拿他们实验?霍尔丹家族的座右铭是“受苦受难”?内欧米幼时重重摔了一跤后哇哇大哭,她父亲明确告诉她这是“勇气守则所严格禁止的”?老霍尔丹也并非胆量无限?他恐高,也不敢学游泳?但科学家的好奇心与帮助同胞的愿望结合在一起催生了勇气?他又把勇气传给了儿子。
注释
[1]婚后叫内欧米·密歇森(Naomi Mitchison),1897~1999,是位著名的作家、诗人?
[2]Aldous Huxley,1894~1963,英国作家,1935年前后移居美国,作品有《美丽新世界》等?
《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自体实验者奇闻录》
原名Smoking Ears and Screaming Teeth
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英]特雷弗·诺顿/著
朱机/译
豆瓣
亚马逊
当当
京东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