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承渊
8年的精彩在两个老男人驾摩托飞奔的镜头后戛然而止,House M.D.的主人公一个成为假死后重生的夏洛克,一个则是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的华生。这个洋溢着伟大友谊的结尾并不能令我十分满意,因为在我的印象里,《豪斯医生》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一部温情剧。在长达8年的柳暗花明式解谜、恶作剧、矫情和毒舌之后,怪医House和第一男配Wilson竟然以如此牵强善良的方式携手出柜,实在难免让人生出虎头蛇尾之感。
面对最后一位患者,House仍旧祭出招牌性的惊人洞察力和福尔摩斯式推理,编剧似乎对这种刻画套路乐此不疲。由于Wilson固执地不愿再次化疗,不愿再为迎合House的需求而苟延残喘,同时却又极富责任感地拒绝为House无聊的恶作剧顶缸,House终于被混乱的逻辑强行踹进了死胡同。在突然发作的情感煎熬下,天才的House像狗血电视剧女主角那样想到用自杀来解决问题。
于是在冗长的闪回式Hallucination中,前情中出现过的鸭子们悉数登场。最后一个case的病情也随着一次次对白而渐渐清晰。真相仅仅是一个瘾君子在神志不清状态下的误吸。重新找回自我的House终于决定离开自杀场所,并顺便成功制造了被火烧死的假象。死去的人自然不必再去服刑,好朋友终于可以甩开世界快乐地结伴去疯了。
这样的遗憾结尾某种程度上颠覆了House以往的形象。事实上,在这部剧开始的几季中,House更偏重走专业路线,诊断部门的表现不但引人入胜,还有相当强烈的学术色彩。许多医生,比如我,在观赏该剧时有种挑战知识和智力的快感。不过到了中后期,House似乎更喜欢调戏手下和挖掘患者隐私,观察人性成为重头戏,医疗解谜变得越来越服务于剧情、伦理和人际关系,观众的思路常常湮没于局中人物打哑谜式的对白和相互攻击。House M.D.逐渐转变成为一部披着医疗剧外衣的另类幻想剧。
在这个幻想中,医疗和情感常常相互妥协,让位于技艺精湛而又天马行空的编剧。观众时常可以看到诸如不需要证据仅凭牵强推理便进行的草率治疗,缺乏章法而次序混乱的检查,随意处置而从无怨言的患者,以及对上述状况不闻不问甚至默许的医院负责人。在剧情方面,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人物的言行具备极强的原则性,理想化到近乎无情。《豪斯医生》的编剧无疑是功力深厚的,深厚到能够将生活的现实抽象化,并融入医学诊断之中。然而,当剧本中的医学渐渐脱轨变得越来越丧失本来面貌的时候,剧中所描述的生活也就随之给人难以避免的不真实感,我说的矫情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然而不管怎么样,《豪斯医生》这种类型的电视剧我之前从未看过,它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令全球观众如痴如醉。House的影响力非常大,甚至有不少人将剧中的情节奉为医学上的权威解答或金科玉律。在前几季,《豪斯医生》开了个好头,但很可惜,该剧没有坚持下去,到后期已经严重缺乏亮点了。从这个角度,《豪斯医生》选择此时终结也是有效避免烂尾的高明之举。
拥有梦幻般个人气质的休劳瑞的表演是完美的,他是House的化身。桀骜,睿智、刻薄、脆弱、不守常规,多才多艺,种种特质杂糅得恰到好处。该剧的成功有一半以上该归功于他。他是那种能够不露痕迹地消灭所有矫揉造作的演员。Wilson的扮演者同样优秀。只是谁会想到,House与Wilson掩藏在打情骂俏下的真挚友谊会成为该剧终结的卖点呢?作为一部充满幻想色彩的系列剧,不得不说这个切入点实在有些缺乏想象力。
总的来说,《豪斯医生》的艺术性还是毋庸置疑。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各种口味的观众在此均能各取所需。它背着医疗剧的外壳,医生身份很多时候却不是实质上的主角。这同许多以医疗为中心的正统医疗剧有着鲜明对比。如果说日剧《白色巨塔》是以无比压抑的沉重现实来打动观众的话,那么《豪斯医生》则胜在一幕幕轻灵超脱、信手拈来的哲学推理,两者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都达到了旁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而反观国内的医疗剧,不客气地说,其制作和表演水平大多仍处于样板戏阶段。低劣的幻想元素并不是基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提炼,因而既无法赢得观众,更无法获得尊重。House M.D已经终结,国产医疗剧试图营造的幻觉何时结束?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