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作者:猛犸

三十年前的1981年8月12日,IBM发布了个人电脑。今天,往往被简称为“PC”的个人计算机已经成了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基础,全球保有量达到数十亿台。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它工作、娱乐,以及与其他人交流。但是,刚过而立之年的PC,却已经渐渐露出颓势来。

就在今年八月,世界上最大的PC厂商惠普宣布计划剥离PC业务,这也许可以被视为一个信号。而IBM院士、PC的发明者马克·迪恩更为激进,他认为PC已经不再是这个时代的中心,将会有更多类型的设备成为新的信息终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些便携、拥有一定计算能力并且能够连接网络的设备将会逐渐取代PC的地位。

的确,这种趋势已经来临。人们把手机视为移动信息终端,用它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用iPad这样的平板电脑查找资料和娱乐,甚至用它取代传统媒体——在近期摩根士丹利的一项调查中,有高达42%的平板电脑用户表示,将会取消纸质报纸刊物的订阅。看起来,PC、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共存,让人们在不同使用情境下,都能找到最适合的信息载体。

然而即使在多种使用情景下,使用者的需求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多种设备交替使用时,如果设备中存储的信息不能共享,那么使用价值必然大打折扣。这种观点,就是苹果公司云计算战略的出发点。

被咬了一口的云

2007年6月29日,第一代iPhone上市。按照史蒂夫·乔布斯的说法,苹果“重新发明了手机”。

不过,当时的iPhone并不很受欢迎。它的价格有些偏高,似乎也看不到太多的用途。直到苹果软件商店繁荣起来之后,消费者才接受了这种新设备,并且迅速地沉迷其中。2009年,芝加哥的一家名为“重力坦克”的科技顾问公司访问了一千多名iPhone用户,发现这些用户在开始使用手机软件后,花在读报纸、看电视或是使用电脑上的时间下降了25%;甚至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访者表示,离开iPhone和上面的软件,将会无法生存。“重力坦克”公司的迈克尔·温尼克说:“如果你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够访问信息和获得计算能力,那它一定会影响人类行为的每一个方面。”

但是早期的iPhone和iPod类似,需要连接到电脑才能同步。当我们更新了通讯录、日程表或者别的什么内容之后,都需要和电脑同步一次才行。所以苹果公司在2008年推出了Mobileme服务,允许用户以每年99美元的价格,自动把苹果设备中的文件上传到苹果公司的服务器上,并且在需要的时候直接通过网络同步回自己的设备中。这和传统以电脑为中心的同步方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不过是把个人电脑替换成苹果的服务器,把USB连接线替换成互联网络而已。

但是匆忙推出的Mobileme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用户认为它速度缓慢、价格昂贵还总是出错。在三年后,史蒂夫·乔布斯终于决定把潜心改进的云服务iCloud推向市场。他解释了坚持这一设想的原因:“苹果最早意识到,你的计算机可以成为数字化中心……但是再过几年,这个数字化中心会从你的计算机转移到云中——这还是同样的数字化中心战略,只不过这个中心会放在另一个地方。这意味着你不必手工把内容同步到自己的设备上,就可以经常访问它们。”

在今年秋天推出的iCloud服务中,允许使用者同步所有苹果设备上的音乐、视频——这些内容已经在在手持设备上占据了大量的存储空间;以及日历、邮件、通讯录这些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会被上传到位于北卡罗莱那州的数据中心中,并且每天在网络空闲时自动同步。一次设置,全部通用;就像是早上醒来时,发现牛奶和报纸都已经放在你的门口一样。

使用这样的技术,我们的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以及媒体播放器等等数据孤岛,都可以连接在一起共享信息。只需要一个账号和一个密码,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设备上,获得属于自己的任何信息。迟早有一天,这些信息会像是包围着我们的空气一样跟随着我们,甚至不会感觉到他们的存在。

iCloud可以算是云计算的一种应用形式。虽然看起来很惊艳,但是苹果并不是云计算的最早发明者。现在我们称为“云计算”的这种模式,已经有了很久的历史——早在1984年,SUN微系统公司的第五位员工约翰·盖奇就提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可以看成是云计算的开端。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基础建设之后,云计算终于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云层深处

历史上生不逢时的创意总是太多。当年计算能力和网络速度的限制,让SUN微系统公司提出的设想难以实现;但是现在,这些已经不算是太大的问题。苹果iCloud的设计出发点,是让用户能够更方便地使用苹果的产品,并且产生依赖;而云计算的受益者并不只有最终用户。企业也会从中收益;而且和终端用户相比,企业对于云计算的需求更要大得多。但是,到底什么是云计算,目前也还没有确定的答案。

实际上,自从2006年8月,Google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之后,对于云计算到底是什么的争论一直都存在。有人认为这是IT产业的重要变革,有人认为它不过是另一个哗众取宠的新名词而已,要不了多久就会消失——毕竟在IT业的历史上,这样的名词层出不穷。但是,之后的发展让所有人意识到,这个名词有点不寻常。

在IT业多年的积淀和几何级数形式的增长下,存储在各种设备上的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分散、实时处理和应用的需要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扩张企业信息中心以应对竞争的做法已经不再合适。另一方面,计算能力变得越来越便宜,规模效益对成本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就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可靠自适应分布式系统实验室的迈克尔·安布拉斯特等人在《在云上:云计算的伯克利视点》中提到的那样:“大规模并行任务处理能够获得与传统计算累加相似的效率,使用一千台服务器运算一个小时的成本,与一台服务器计算一千个小时不相上下。这种资源的弹性在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它意味着用户不必为扩展花费过多的成本。”

这同样也意味着,作为一种资源,租用大量计算能力来更快地完成工作,也许是一种更为合适的方案。对应地,在偏远地区建立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再通过网络向客户企业提供服务,就是云计算的基本模式。客户企业无需自己负担建立和维护数据中心的成本,而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则可以通过大宗采购和集约化管理的方式降低服务的成本。这就像是街边的社区商店和沃尔玛超市的区别,或者像自己购置发电机或者直接购买电厂的电力之间的差别。

云计算的目的,就是如同电力网络一样,实现计算能力的即需即用。开发者可以在Google AppEngine这样的平台上开发和运行自己的软件,无需过问这些服务器到底部署在哪里;商业企业可以使用Amazon EC2提供的服务,建立一个几乎可以自己从软件到硬件完全控制的管理系统。如果需要更多的计算能力,只需要升级一下付费计划即可;其他的一切,Google和Amazon的工程师都会帮你完成。用户企业似乎可以利用无限的计算能力,而几乎无需预先规划。

这样看来,云计算也许有点像是代工生产,但是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有相当大的区别。也许用云计算和前几年曾经大热的概念“软件即服务”(SaaS,Softeware as a Service)做对比更加合适一些。电子邮件、Twitter或者Facebook之类我们常用的网站是SaaS的表现,它们通过提供在互联网上运行的软件来提供服务;而云计算则不仅包括软件,还涵盖了硬件。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以及在数据中心提供这些服务的软硬件设施构成了云,在某个我们所不知道的地方运行着;我们只需要相信,它们就在那里。

地平线上的乌云

今天的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云计算正在改变商业和我们生活的方式。手持设备的计算能力不再是限制,企业信息中心的规模也不再重要。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提升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而且可以在任何有网络连接的地方使用它。它就像是某种充沛到无需过问的资源,就像自来水那样无须过多关注。

也许在不久后的某一天,云可以让所有的数据自由流动。这将会带来巨大到甚至无法想象的变化,例如让不同服务商提供的普适计算服务(请参看本刊2011年1月号)无缝集成到一起,或者让每个人可以用一个邮箱地址和密码来作为虚拟世界的唯一通行证,或者让某个企业可以调用世界上所有的运算能力。但是在到达那一天之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

人们总是不大信任那些看不到的东西。对云计算安全性的担忧一直伴随着这种技术的发展,人们担心不知在何处的服务器,会在遭到入侵、因为意外而下线或者自己的数据泄露时带来严重的后果。这种事情并非没有发生过;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Google和Amazon都曾经碰到过服务器下线的问题,而几个小时的这类错误就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如此,也没有哪个企业自己建立的IT架构,能够在稳定性和安全性上与这两个企业相比。而IT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更加担心的暴力攻击方式对云计算来说基本无效,云服务提供商所拥有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足以让任何人发动的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得不偿失。总的来说,对于云服务安全性的担忧有点过于夸张,更像是电子商务发展早期那种对于网络支付的担心一样,更多出于对不了解的事物的恐惧,而非理性的结论。

相比而言,也许另一种担心更加合理一点:云计算是否会让用户更加受限于某一个企业而无法离开?当企业的基础信息架构建立在另一个企业提供的服务基础之上的时候,是否意味着企业已经失去了对自己控制?

这是有可能的。也许从一个企业提供的服务迁移到另一个企业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但是情况并不总会是这样。正如个人电脑在用了十年时间才进入黄金时期一样,我们的云也还需要一点时间才会变得更加成熟。人们已经意识到统一标准是IT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也已经展开。人们最终会采用同样的标准来传输、处理数据,届时云会连为一体,换一个云服务供应商将会像改变家里的电话服务提供商一样容易。

控制问题也是类似。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企业只需要关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好。正如Nike无需开设自己的制鞋厂、苹果把iPhone的生产和组装外包给诸多下游企业一样,企业也并非一定需要自建数据中心才能生存。租用而非购买、专业而非全面的模式才更适合今天这个多变的时代。在本质上,这依然是同一个问题:你会购买发电机,还是直接接一条电线?

在云计算开创的新时代中,计算能力就是新时代的电力;而云服务提供商,则是新的电厂。

已发于《21世纪商业评论》2011年某期,请勿转载

云欲压城 - 科学松鼠会 - 科学松鼠会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这里是科学松鼠会的网站的一个镜像,大家的留言我们可能没办法一一回复,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到科学松鼠会的主站提问:http://songshuhui.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