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在北京呆一天相当于抽20支烟!广州25,上海9,南京9,长沙13,成都12,武汉13。”这说法太给环保人士解气了,让你们出门就开车!让你们砍树当筷子使,让你们天天开工厂冒黑烟……
真相: 这个说法着实吓人,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关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有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每天的吸烟支数×烟龄年数=吸烟指数,如果这个指数大于400,就可以被列为“肺癌高危人群”了。按照“一天二十支烟”的说法推算,在北京居住十几年以上的人岂不个个都癌症高危?
空气污染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希望对它的危害有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也是人之常情。不过由于它的复杂多变,明确的结论目前还无法给出,拿它和吸烟相比较更是没有多少科学性。这个谣言,可以粉碎。
变幻不定的空气污染物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大气,或快或慢,总是处于变化中。对于北上广这几个特大城市,最近几年的空气污染性质也正处于明显的转变中。

不单是成分复杂,大气污染的毒性效应也很复杂。即使是目前研究相对比较充分的吸烟对身体的危害也是复杂多样的,除了最常见的增大罹患肺癌的风险、提升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之外,还包括污染物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烟草中重金属的富集与摄入、一氧化碳造成的血红蛋白供氧不足、尼古丁造成神经系统的成瘾性……而空气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因为它自身成分的大幅度波动,更难整体来衡量,都是分不同的成分独立研究的。例如二氧化硫对呼吸系统的刺激、氮氧化物造成的组织缺氧、甲醛的刺激性和三致作用、臭氧的强氧化性……除了上面提到没提到的各种气体成分,当前研究的热点是可吸入颗粒物(又叫做大气气溶胶)。因为空气污染物中固体颗粒物的总量大幅度下降后,粒径较小的颗粒物所占的比重就变大了,而粒径越小,颗粒物可能深入呼吸系统的深度就越大,我们国家虽然在空气质量监测时关注了可吸入颗粒物PM10 (空气动力学直径10微米以下)的变化,但可进入肺部的PM2.5 的固体颗粒物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更长,如果吸入过多,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统和肺部的伤害,对健康的影响更深远。令人遗憾的是,关于空气污染物的很多研究,例如,究竟多大程度的污染会对人体造成明确伤害,这些物质彼此之间的关系会如何影响它们对生物的效应,这些伤害会不会相互叠加……都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和对人体的伤害相对明确的吸烟比较,这种比较的结果是否可靠,这种比较对于环境问题的警示作用是否恰当,都是值得怀疑的。而在这种说法的基础上引申出了“既然已经在被动吸烟,不如主动吸烟”的想法,我们就更难理解它存在的实际意义了。结论: 虽然大城市空气质量差是事实,对健康是一大危害,但相比于吸烟这种“对口污染”,它的影响仍然很难明确。将空气污染折合成吸烟数的做法既不科学,也不实用,对于空气污染的危害没有正确的提示作用,反而可能弱化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如果你真的对自己居住的城市环境不满,先从自己做起,把烟戒了吧。原文已发表于果壳网 谣言粉碎机 主题站:《空气污染真的能折合成吸烟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