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花叶绿萝

在当今的人类社会中,一夫一妻制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流,当然在不少地方还保留着一夫多妻制或者走婚制的传统。然而在动物的世界中,婚配体制则是多种多样的。概括地说,动物的婚配体制总共有四种,单配制(即一雄一雌),一雄多雌制,一雌多雄制和混交制(即多雄多雌)。每种动物采取什么样的婚配体制,虽然根据实际情况偶有例外,大都是先天决定的。对于每一个个体,都不需要花费多少心力去研究自己应该怎么做,而是全凭本能行事。

一雄多雌制,或者更通俗地说,一夫多妻制当中,一个雄性动物会有多于一个稳定雌性配偶,雄性动物往往会守卫一个区域并保护这个区域内他的伴侣们。这个“保护”主要是防止其它的雄性动物前来侵犯领域和与保护不力的配偶们发生交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雄性动物采取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可能会寻找聚居的雌性动物并驱赶靠近这个区域的其它同种雄性;或者占据一个资源丰富的区域,等着雌性动物自动送上门来:想要分享资源的话,先同我交配再说;甚至会在有雌性动物分布的广阔区域内四处寻找可交配的对象,逮到一个就赶紧“办事”,争取在其他的竞争对手之前播散尽量多的种子。还有一种称作“求偶场”的繁殖模式,许多雄性动物在一个传统的“仪式场地”共同进行求偶的展示,慕名而来的雌性动物在他们之中挑肥拣瘦,最终选择一个心仪的对象与之交配然后离开。这种方式的结果很有趣,往往在一个求偶场中某个占有绝对优势的雄性动物会吸引前来交配的绝大部分雌性,而剩下的绝大部分雄性则分享另外一小部分雌性——这听起来很像是财富的“二八原则”。

一雌多雄制从我们人类的立场看来似乎有些令人意外,但是这种婚配制度在动物界倒是很风靡。有的鸟类的怀卵雌鸟会四处寻找雄鸟,遇到一个可意的对象之后就会迅速地交配,然后在对方筑好的巢中产卵,之后对孩子们不闻不问转身离开,继续寻找下一个风流伴侣,让雄鸟去一把屎一把尿地带大孩子。有些蛙类在抱对时也有一只雌蛙与多只雄蛙抱对的现象,两性同时排精排卵,至于最后雌蛙产的一窝卵中谁是谁的孩子全是一笔乱帐,最终哪些雄蛙的繁殖更成功,还要看谁的精子先天就更强大。大多数两栖类不会照顾自己的后代,那么这些卵中最终能有多少成活,可全要看造化。

混交制是最好理解的一种方式,雌雄两性都没有自己固定的配偶,大家随机组合,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最直白的混交制的实例在许多鱼类上都存在,大量的雄鱼和雌鱼在某个固定的时间聚集到一个固定的地点——往往是千百年来固定不变的传统交配场所——然后同时排精和排卵。至于最后那些父母的后代更多,完全靠生殖细胞的质量,以及受精卵后天躲避灭顶之灾的造化。在许多类似的交配场所,繁殖季节时海水都会被大量的雄鱼精子染成乳白色,其景象蔚为壮观。

最后的单配制我们很熟悉,即达到性成熟的个体在其每一个繁殖季节中只有一个固定的伴侣;甚至有些在一生中都只有一个配偶,我们熟悉的丹顶鹤便是如此。在东亚很多地方,丹顶鹤被看作是婚姻忠贞的象征。丹顶鹤夫妻在每年迁徙的时候可能会失散,但是在深冬或初春季节回到固定的繁殖地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寻找自己的终生伴侣,然后成双成对卿卿我我地在栖息地活动。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尽管鸟类中单配制相当普遍,在单配制基础上的婚外交配也非常常见——也就是说,在雄性和雌性动物都有一个固定的主要配偶的前提下,它们还会或被动或主动地与栖息在附近区域内的其他异性交配。对于雌性动物来说,在一个繁殖季节内并非是时刻都可以受精的。像人类一样,动物在繁殖季节期间也存在“危险期”,只有在这个时期雌性动物怀有成熟的卵并可以受精。那么对于雄性动物而言,也就只有在这样的时期与雌性动物交配才能留下自己的后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单配制动物的雄性动物在这段关键的时期都会尽量寸步不离地守护在他的配偶身边,因为一旦这段时间内雌性动物和其他的雄性动物交配,那么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流水并让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占了便宜——这些努力可能包括寻找雌性动物,求偶,占领领域和资源,为雌性动物提供食物或其他好处等等。遗憾的是,雄性动物再小心,也会有疏忽的时候。对很多单配制动物的后代和抚养他们的双亲的亲子鉴定结果显示,同一窝幼崽中往往多少会有一定比例是本种其他雄性动物的后代。也就是说,在雄性动物小心守护伴侣的那段时间内,他的配偶还是给他戴上了“绿帽子”。

对于雌性动物而言,婚外交配一定是给她带来了好处,才会使她做出这种决定。很多情况下,雌性动物采取这种策略是想在亲代抚育中获得更多雄性动物的帮助。有些鸟类的雄鸟会为在怀卵期与其交配的雌鸟抚育后代,他们似乎能认识到这些意外的“姘头”有可能会帮助他增加自己的后代数量,所以会愿意帮助这些雌鸟养育后代。如果雌鸟在不能够受精的时期与他交配,他也许就不会对这婚外情提供亲代抚育了。对于雌鸟来说,这样做的好处也很明显:有更多雄鸟帮助她喂养和保护雏鸟,那么她的后代成活率将会提高;也就是说,在产同样多数量卵的前提下,她会留下更多的后代。

此外,也有些雌性动物采取婚外交配是为了给自己的卵上个多重保险——自己的配偶有可能随身带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导致卵的受精率不高,或者有死产的可能。如果和多个雄性交配,风险将会降低,因为这些雄性中每一个的精子都质量不高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的确也有些研究发现,在这一类的动物中,存在雌性动物拥有的配偶数量越多,后代成活率越高的趋势。那么,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许多单配制动物的雌性会接受甚至引诱婚外的雄性动物与她交配了。

总之,不管动物们采取什么样的交配策略,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尽量增加自己后代的数目——不光是受精卵的数目,还有后代成功地孵化长大的数目。用学术的语言来说,这个目的叫做增加自身的适合度。在动物的世界里没有伦理道德和法律的束缚,所以这种赤裸裸地竞争和对单一目的的追求会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你要问动物们何以这么聪明,知道自己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让适合度最大化,其答案就在生态学的名称中——ecology,正是脱胎于经济学——economy。在一次次地尝试和失败中,只有最优解才会在进化中被保存下来。采取某种策略使适合度最大化的个体,其后代也会从他们的遗传信息中继承这种伎俩,在一次次地重复中不断扩大着采取这种策略的个体的绝对数量和比例,最终蔚然成风。在残酷的优胜劣汰中,动物们也许并没有费什么脑筋,就提出了让生态学家们苦思冥想也不得其确切答案的问题。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0篇文章 6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