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文发表于科学松鼠会

割鸡割鸡割鸡——小宝宝的包皮非切不可么?

       李清晨 发表于 2011-07-14 14:28

 

 

 

在儿童医院的外科门诊,无论白班还是夜班,总有这样一类“患儿”家长:

“大夫,你看我们孩子的包皮用不用切?”

“不用”

“可是我们想切……”

“我说了不用。”

“但很多孩子都切了,听说这个手术能带来许多好处,而且小时候切痛苦小……”

……

因为中国多数儿童医院的外科门诊都是极忙碌的,如果这样一位家长看病时,正好赶上几个真正的急诊,比如脑外伤一类,那大夫极可能不再过多解释,收住院了事。到底该不该切,那些所谓的好处是否真的存在,还真不是在门诊那种忙乱的环境下三言两语能掰扯清楚的。

说来话长,包皮环切这种手术在西部非洲已经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了,在中东也至少有3 000年的历史。全世界大约1/4的男性做过包皮环切术,大多集中于北美、中东和亚洲穆斯林国家以及大部分非洲国家。而我国由于文化和信仰的差异,本来大部分男性新生儿未行包皮环切术,但近来不少家长由于种种原因也开始跟风了。

事实上对于小宝宝来说,除了反复发作的包皮炎和因包茎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病例确实需要行包皮环切术而外,其余的情况是否有必要行包皮环切手术在医学界是一直存在争议的。

美国的情况颇有代表性,手术率几番沉浮。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传统的原因和医学界当时的见解,美国约有80%的新生儿施行包皮环切术。后来由于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包皮环切对健康有好处的证据不足,故采取了明确反对新生儿常规做包皮环切手术的立场,因此到了80年代中期,手术率降到约60%。可谁知进入1989年以后峰回路转,又有新证据表明不做包皮环切与各种健康危险有关,美国儿科学会只能见风使舵,不过这次他们学乖了: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但美国小儿的包皮环切手术率还是再次增加了……自1999年以来,先后有16个州取消了包皮环切的医疗补助金, 而到了2007年,美国小儿科学院考虑到目前又有进一步的数据,可以重新修正包皮环切有关的政策。真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小小的包皮居然搅得人们大动干戈——反对者认为这是一个野蛮愚昧行为, 违反人权;支持者则认为该手术好处多多,堪比疫苗。

其实包皮环切术的鼓吹者与反对者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证据支持,我们不妨仔细看看他们的核心观点及有关证据,以期当自己或为孩子为配偶(当今的中国男人多没什么家庭地位,好多成年已婚男人切包皮的理由就是老婆让切的!)做决定时能够权衡利弊。

 

最初由于宗教原因切除包皮的古人,当然不会了解到包皮的生理作用,亦不可能确切知道包皮切割后带来的实际益处。目前认为小儿的包皮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主要是保护未成熟的阴茎头,使龟头保持湿润、敏感,避免不良刺激,但远非一些极端的反对者所宣称的那样作用巨大,甚至有人将包皮对龟头的保护作用与眼皮对眼球的保护相提并论,这是一个多么蹩脚的类比!这类文章往往是观点鲜明措辞激烈,对大众而言颇有迷惑性。以盈利为目的片面强调包皮切除的好处忽悠人固然不对,但为抨击这种做法就罔顾事实与证据,也是不可取的。

目前学术上关于包皮环切最主要的争议集中在包皮过长与尿路感染、阴茎癌和HIV感染的关系上。研究表明包皮环切术能显著降低新生儿尿路感染的机会(从7‰下降到2‰以下),但其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发生的机率也在2%左右;大量证据表明新生儿包皮环切术是阴茎癌的重要预防措施,但阴茎癌本属罕见肿瘤,发病率极低,以每年为30万名新生儿行包皮环切术计,才能预防一例阴茎癌的发生。以这两种情况来分析风险效益比,显然不太划算。

近年来有关包皮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的当是有学者发现包皮内板上有较多能结合HIV病毒的受体,因此理论上包皮环切术将能够减少HIV感染的机率。而后的人群调查及大规模对比试验确实证实了该观点,因而有学者指出如果南部非洲普遍实行新生儿包皮环切术的话,10年内可减少约200万新增HIV感染者及30万AIDS死亡人数。旧金山市健康部门主持性传播疾病预防和控制事务的杰弗里?克劳思纳不无夸张地说“这是二十年来最伟大的医学发现”。但近期有学者将目前的文献系统分析后发现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包皮环切术与成人异性间HIV感染的关系,将包皮环切术作为减少HIV感染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值得商榷。而环切术是否会使男性产生错误的安全感从而发生高危性行为也是值得警惕的,模型实验的结果提示如接受过环切术的男性明显加强高危性行为频率的话,那么环切术的预防效果将被完全抵消……这场争论似乎仍将继续下去。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经过对HIV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之后,结论是没有足够理由在美国全境推广此项手术,但同时指出作为个人的男性不妨考虑包皮环切术作为一种额外的HIV预防措施。

此外,“包茎”则是又一个导致很多患儿家长求治的原因,有学者通过对4个年龄组的调查后发现:3岁男孩存在包茎的高达20.61%,至7岁时则为10.86%,随着年龄增长,包茎发病率进一步下降,12岁时仅为3.06%,18岁时包茎的发病率仅为2.58%。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仅仅是因为包茎过早的行手术治疗,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这一刀挨的有点冤,因随着生长发育部分患儿的包茎可自行解除。故多数医生主张对于12岁以前的“包茎”病例应慎重行包皮环切。显然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包茎并不能算是手术的指征。

目前我国的学者及大部分医生通常建议只有当包皮嵌顿、包茎合并排尿困难、反复发作的包皮炎、瘢痕性包茎、青春期后包皮仍不能上翻者才是手术的适应症。至于有些家长考虑到该手术潜在的对某些疾病的预防效果及对性生活方面的帮助(这方面的调查结果也彼此矛盾,结论并不一致),我看,不妨让孩子长大成人之后自己决定,毕竟该手术还是存在一定风险(即使很小),并会给孩子带来恐惧与疼痛。当然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你要非切不可,医生也不会拼命阻拦的。

割鸡割鸡割鸡——小宝宝的包皮非切不可么? - 科学松鼠会 - 科学松鼠会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这里是科学松鼠会的网站的一个镜像,大家的留言我们可能没办法一一回复,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到科学松鼠会的主站提问:http://songshuhui.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