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莱斯夫人(Mrs Ples)是最著名的南方古猿
原文发表于科学松鼠会:化石牙齿揭秘人类祖先的家庭生活
资讯小分队 发表于 2011-06-14 17:17
群居动物的后代中一般会有一种性别离开族群,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近亲交配。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来说,进入青春期的雄性动物会离开族群。不过,德国Max Planck研究所的Michael Richards的研究组发现,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的行为正好相反,青春期的雌性南方古猿会离开出生地去其它地方寻找交配的机会。研究结果发表在了6月2日的《自然》杂志上。
研究发现,通过测定牙釉质中锶的同位素的含量,可以推测出南方古猿个体所处的环境。锶元素存在于泥土里,植物可以吸收锶,当南方古猿从植物中摄取食物时,锶元素就会进入牙釉质。南方古猿在8岁牙齿发育完成之前,都可以吸收锶元素。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新技术。他们用激光打下一小块化石牙齿,然后让牙釉质部分升华,再让蒸汽进入质谱仪,从而测定锶元素的含量。
Michael Richards的研究团队发现,雌性南方古猿的牙齿里(它们可通过牙齿大小来判断性别),本地的锶同位素含量较少,这说明雌性南方古猿更可能离开出生的族群,去其它族群繁衍后代。
虽然这一行为和大多数灵长类动物相反,但是和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现存动物黑猩猩相同。一些地区的人类原始部落也存在相同的现象。
这种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如果一种动物有很强的攻击性,那么主要由雄性动物组成的部落可以更好地防御外敌。这项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社会组织和行为的进化。
来源:《纽约时报》6月2日报道、《自然》6月1日论文摘要
拟南芥 编译,邢立达审稿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