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通过了记忆绘图测试,它们可能具有尚未发现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与人类的记忆能力相似。
在早期的研究中,猕猴识别出了之前见过的东西。心理学家认为回忆和识别涉及不同的认知能力。识别使用的是不同于回忆的另一脑区,且对功能要求不高。识别只是配对过程,而记忆则意味着思维更加缜密。
“吸引我们的问题是‘怎么知道动物是否能想起或者记得此刻并不存在的东西?’”埃莫里大学的心理学家本杰明?巴塞尔(Benjamin Basile)说,“识别和记忆之间的区别非常关键。”
4月28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的一篇报告中,巴塞尔和埃莫里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汉普顿在电脑触摸屏上给五只猕猴展示了一些简单图案,然后显示这些图案的一部分,让它们完成剩余部分。
那些猴子通过了测验。如果猴子的记忆能力可以在其他实验室重复实现,研究人员就应该开始仔细分析它了。
“我们并不知道猴子是否会坐下来回忆往昔,不过研究表明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回忆起简单的信息。”巴塞尔说,“我们也不知道它们是否每天都会使用该能力,这些都是迷人的问题。”
问题指向了猴子思考与感受的能力,而目前的研究方法还不能完全得出答案。此外,一些研究人员也表示,长期观察猴子活动的作用被低估了,它们本可以为设计的实验提供比对。但那些实验是认知科学的基准,猴子的认知是引人注目的智力课题。美国的实验室里有超过10万只猴子,但伦理问题同样无法回避。
一个值得讨论的开放性问题是猴子是否拥有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理论”,也就是思想和理解其他生物精神状态与感受的能力。
某些研究人员认为黑猩猩在某种程度上进化出了心理理论,但猕猴的认知能力会弱一些。不过,一些研究表明猕猴具有自觉意识,明白自己的经验与它人之间的区别,也能在镜子里认出自己。这些都是心理理论的一部分,记忆也是。
“它们的记忆能力有多复杂呢?我们不知道。它们记忆信息的方式很可能与我们一致,但却不能像人类一样记忆复杂信息并长久储存。”巴塞尔说。
达特茅斯大学的生物伦理学家罗兰德?格林表示要警惕对实验结果的过度阐释。动物能够表现出一些心理能力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人,至少不是人类定义的人的概念。不过,这些发现凸显了我们在研究中观察猴子的重要性,他说。
“仅仅因为猕猴拥有一些认知能力就把它们定义成道德生物是个错误,”格林说,“人类是道德生物,意味着我们必须对实验中使用动物的行为做出评价。”
《当代生物学》4月28日论文摘要、果壳网“科技名博”主题站
悠扬 审稿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