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孔雀的尾羽曾困扰了达尔文许久。这个看来没用、笨重又俗丽的特征,对孔雀生存没有帮助,但却代代相传,这不符合达尔文的天择理论。虽然达尔文最后找到的令他满意的想法,并让孔雀笨重的尾羽成为性择理论的经典招牌;看似无用的尾羽是雌性偏好下的产物。

最近几年,在行为生态学内,掀起了激烈的辩论-是否这个特征仍被雄孔雀用于求偶。藉由实验性拔除尾羽,研究人员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但仅限于某些情况下。

加拿大昆士兰大学的行为生态学家Roslyn Dakin,和他的同事Robert Montgomerie,在春天繁殖季,追踪三个野生孔雀族群。发现,尾羽眼点较少的雄鸟,较不能吸引雌鸟,但具有较平均还多眼点的雄鸟,却也不更有求偶优势。

从1980年代起,英国的行为生态学家Marion Petrie开始验证孔雀尾羽在求偶仪式中扮演的角色,「因为达尔文提出这个想法后,并没有人着手验证」。正如她所预期的,有最多眼点的雄孔雀,最吸引雌鸟。拔除尾羽,将降低他虏获芳心的机会。之后,法国的科学家发现,雄孔雀具有较多尾羽,其免疫系统也较健全,这显示尾羽是雄鸟适存度的指标。

然而,一组由东京大学的行为生态学家,Mariko Takahashi所率领的团队,研究一群孔雀七年后发现,大致上,雌孔雀并不会偏好尾羽最大,最对称的雄鸟。她认为「我们认为雄孔雀的尾羽,在求偶上已经丧失或仅剩微弱的讯号功能」。这项研究被媒体广泛报导,也让创造论者乐见达尔文被质疑。

当日本的研究发表后,Dakin和法国科学家居于劣势。她们则发表了反驳,「我认为大家都同意,事情比Takahashi等人的结论还复杂」。

Dakin重复了Petrie的实验,发现雄孔雀的求偶成功比例大大地减少。然而,她也注意到,在拔除实验前,雄孔雀的尾羽平均有165到170个眼点。而具有最多眼点的那些雄鸟,并不会有较多的交配机会。 Dakin推论,在一般情况下,雌孔雀不会以眼点数量为依据,选择交配对象。但尾羽上的眼点,可以让雌鸟淘汰掉羽毛脱落的雄鸟(编按:也就是说雄鸟尾羽上的眼点,是第一关门槛,通过了还未必是优胜者)。其他择偶条件还包括颜色和花样,也许仍然会吸引雌鸟。

Petrie很乐见研究再度被验证,但结论仍有保留的空间,因为自然情况下,眼点数量的差异很小。另一方面,雄鸟的尾羽并不是随机脱落的,而且他们会努力让尾羽保持在最健康的状态。 Petrie也承认,这类研究只计算眼点数量作为尾羽品质指标,可能高估了雌孔雀在择偶时,对眼点的依赖;或许我们该直接问她们。

雄孔雀尾羽上的眼点是求偶的首个门槛 - 科学松鼠会 - 科学松鼠会

雄孔雀尾羽上的眼点是求偶的首个门槛 - 科学松鼠会 - 科学松鼠会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这里是科学松鼠会的网站的一个镜像,大家的留言我们可能没办法一一回复,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到科学松鼠会的主站提问:http://songshuhui.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