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文发表于科学松鼠会:“渐冻人”能够被轻松预防和治疗么?

李清晨 发表于 2011-03-14 10:26

“渐冻人”通常是指一组原因不明的运动神经元病,因其可选择性损伤脊髓和脑干,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的损害,病人的病程自发病至死亡仿佛一个逐渐被 冰冻结的过程,因此民间又将此类疾病俗称人“渐冻人”。临床上将“渐冻人”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和原发性侧束硬化症四种 类型。这其中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最为多见,因此很多人误以为“渐冻人”专指ALS,甚至某些宣称擅长治疗“渐冻人”的大师,也对这个概念拎不清。要彻底说清楚这一大类疾病殊非易 事,我们不妨仅从ALS入手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豹。

罹患ALS的患者当中,最为著名当属《时间简史 》 的作者,天才物理学家霍金,很多人正是在知晓了霍金的大名之后,才知道人世间有这么一种残酷的疾病叫做ALS。但人类认识到有这种疾病的存在,却远非自霍 金患病开始,其命名时间甚至远早于赫赫有名的“世纪杀手”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AIDS的首度发现时间是 1981年6月5日,而ALS则早在1869年就由法国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Jean-Martin Charcot (1825-1893)发现并报告,因此该病在欧洲也叫做Charcot病;在美国,甚至干脆将著名棒球运动员Henry Louis Lou Gehrig (1903-1941)确诊ALS的时间1939年6月21日,命名为世界运动神经元病日,该病在美国也被称作Lou Gehrig病。

ALS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肌肉逐渐萎缩与进行性肢体瘫痪,患者通常在出现症状后的 3~ 5 年内死于呼吸衰竭,亦有诊断后存活10余年的报道,总体来说有价值的治疗手段有限,预后极差,十分凶险。但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就有人宣称敢向这样的世 界难题挑战,江湖人称“养生教母”的马悦凌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在自己的网站上的一篇题为《天津“渐冻人”病案分析》的文章中说:

“因此类疾病的病因是患者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极度错误而导致,治疗和预防此病,必须从纠正患者生活及饮食中的错误开始,才能遏制住此病的发展,再根据病因进 行针对性的治疗,就能缓解或治愈此病。而此病却被医学界告之无任何治愈的希望,那是因为整个医学界发展方向是错误的,才导致这种能轻松预防和治疗的疾病被 医学界拒之门外,不得不说这是整个人类医学史的悲哀。”

不客气地说,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话,几乎没一个字不在撒谎。首先就病因及发病机制来说,虽然自发现该疾病一百多年以来迄今未能彻底阐明,但并非毫无进展,目 前认为可能与神经突触内谷氨酸的兴奋毒性、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自身免疫反应、重金属中毒、慢性病毒感染等有关。而马女士提到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极 度错误则纯属拍脑袋想出来的,仍以《天津“渐冻人”病案分析》为例,她提到该病人的病因包括:

“一、过度受寒凉:睡觉时手臂、脚长年放在被子外。长达4年时间在非常阴冷的窗边地上(类似于榻榻米)睡觉。夏天时就会在办公室的地上睡觉,而且室内还开 着空调。长年夏天外出回家要喝100ML左右的从冰箱拿出的冰可乐。从小就爱喝茶,喝的最多的是寒凉的绿茶,花茶其次。二、过度消耗能量:患者睡眠时间太 少。发病之前2年经常熬夜至凌晨1:00左右,早上需要5:30起来坐班车上班,晚上19:00左右才能到家。患者在家空闲时,主要是看电视、上电脑,虽 说也有利用电脑学习,但患者有打游戏的习惯,经常打游戏,每天至少2个小时,持续10年左右,发病前的2年,患者经常晚上打游戏。”

很明显,马女士所列举的这些病因无一条能跟主流的学术观点对应上,如果说她按这种病因对ALS进行预防和治疗,称其为骗子并不为过,有关部门甚至应该追究其刑 责。她所提到的所谓的“病因”其实不过是存在时间上的先后而已,根本无从证明其因果关系,鸡叫在先而天亮在后,天就是鸡给叫亮的么?可怜的病人,在绝望的 情况下,病急乱投医哪里顾得上分析这么许多。

马女士说医学界已将ALS “拒之门外”了,真的是这样么?实际上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努力,纵观人类医学史,多少从前必死无疑的疾病今天已经能够从容应对,目前人类对 ALS的治疗虽远不能说理想,但绝非束手无策。以药物治疗为例,利鲁唑( riluzole) 已通过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 FDA)的批准,这正是 “神经突触内谷氨酸的兴奋毒性”学说的一个拓展和延伸,一项包括 155 例 ALS 患者的双盲研究中,利鲁唑治疗组患者 12 个月生存率为 74%,而安慰剂组为 58% ;另有一项包括959 例 ALS 患者的多中心双盲试验中, 再次证明利鲁唑治疗生存率明显较高( 57%比 50%)。而其他诸如抗氧化剂、神经营养治疗、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治疗等种种手段亦在不断地研究探索当中,尤其是当疾病进展到影响呼吸肌的程度时,非侵 入性正压呼吸机辅助呼吸( NIPPV)能明确延长 ALS 患者生存期,可改善 ALS 气体交换,改善临床症状,延长存活时间及增强对活动后缺氧的耐受,直白点说可避免因呼吸肌麻痹而直接憋死。面对这样的事实,马女士为何说医学界已经将 ALS “拒之门外”呢?这是对现代医学进展的无知,还是出于某种目的的蓄意造谣?二者必居其一,您选一个吧。

马女士又是如何“轻松”治疗这一疾病的呢?反复出现的核心东西有这么几样:

“生吃泥鳅(“所以我已告诉家属,必须吃上生泥鳅,第一次吃两条,以后一天一条,连吃三天,再注意观察,只要调理过程中出现上火症状时随时吃上一条”)、固元膏、红枣桂圆羹、当归粉,喝水喝白开水,水果全部停掉,艾熏,泡脚后按摩,少看电视,少上电脑……”

且不说根本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些措施真的有效,仅生吃泥鳅这一项,2009年9月就有一个湖南的护士因吃生泥鳅而入院手术(不知为何我对这个护士毫无同情之 心),2010年05月四川更是有有100余人因信奉食疗养生理念,生吃泥鳅导致体内出现寄生虫而住进了医院。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门诊部副主任医 师李彦对媒体说:“养生专家推崇的很多理念还值得推敲。”(对于这种十分客气的措辞我本人非常反感,既然无证据表明这些理念是有价值的,为何不可直斥其为 胡扯的歪理邪说?纵然恶即是最大的不善,民众需要的是这些权威知识分子斩钉截铁的结论。)但令人费解的是,不但宣扬这一理念的马女士安然无恙,不需要为此 负任何责任,提倡生吃泥鳅的《不生病的智慧》(马悦凌著)还卖得火爆在多家书店几次卖到脱销……此外在其网店上公然销售的保健食品固元膏,在中国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FDA)网站查询保健品,并无此产品的记录。其余当属一些无关痛痒的建议,但水果全部停掉岂非莫名其妙!

另外,马女士虽当年曾在医疗机构工作过,但年已48岁的她至今也只有初级护士的职称,而且在中国论文数据库中查找不到任何作者为马悦凌的学术文章。但就是 这样一个毫无学术背景的人,居然屡屡在媒体露脸,殊不知,在学术期刊之外的任何胡言乱语都只是浮云,不是可信的证据!尤其是患者个人的主观体验现身说 法,如非经严格的循证医学设计检验,则毫无证据价值,不要忘了世界各地任何邪教组织都不乏懵懂的信众,有人信,并不是这些“治疗”措施可以合法存在的理 由。

2008年美国《时代》周刊与《科学》杂志十大医学成就,位列第一条的便与ALS有关: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7月宣布了一个突破性试验, 他们利用一种不需要胚胎的新方法,从两名ALS患者提取干细胞,培育出第一个运动神经元。如果马女士所言非虚,她的那些成就岂止年度十大,就是获得诺贝尔 医学奖也将是众望所归,马女士何不将这些成绩交诸学术同道验证,以期个人扬名立万又令中医发扬光大,这样一炮双响岂不美哉?

目前有关ALS的基础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遗憾的是多数成果离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但纵观人类医学史,又有对哪个疾病的探索是一帆风顺的呢? 现在,对ALS 的规范治疗应已经可以达到提高 ALS 患者生存率、缓解其痛苦的目标了。如果非要说这些大师们对此类疾病的贡献,我不得不承认,他们为那些可怜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神性的精神支持,也许这是这种另 类大师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马女士认为“整个医学界发展方向是错误的……这是整个人类医学史的悲哀。”此时此刻,马悦凌正春风得意,她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 会是最后一个,这才是中国人的悲哀。

已发表于《东方早报身体周刊》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这里是科学松鼠会的网站的一个镜像,大家的留言我们可能没办法一一回复,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到科学松鼠会的主站提问:http://songshuhui.ne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