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封面故事】

肥胖浩劫

撰文/戴维·H·弗里德曼(David H. Freedman)

肥胖已成为席卷全球的灾难:从上世纪90 年代到今天,中国的肥胖人数增长了3 倍,美国的超重人数更是超过全国人口的2/3……伴随着肥胖而来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系列致命的并发症。但与此同时,肥胖疗法的研究却陷入停顿,安全有效的减肥药物迟迟未现,我们如何阻止肥胖浩劫?

肥胖研究简史

撰文/褚波

原文发表于科学松鼠会:《环球科学》2011年03期精彩导读

Steed 发表于 2011-03-08 17:56

【心理学】

语言塑造思维

撰文/莱拉·博格迪特斯基(Lera Boroditsky)

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原住民小部落里,5 岁的小女孩可以准确无误地指出各个方向;中国孩子能更快地掌握十进制;说希伯来语的孩子则会比说芬兰语的孩子早一年理解自己的性别。这就是语言的力量——不同的语言可以赋予人不同的认知技能。

人为什么会做手势

撰文/苏珊·戈尔丁-梅多(Susan Goldin-Meadow)

不管对方能否看见,我们在讲话时都会做手势。甚至先天失明、从未见过别人做手势的人也不例外。我们为什么会使用手势,手势究竟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自然】

自然保护区死于“自然”

撰文/埃玛·马里斯(Emma Marris)

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区的形式之一,意在维持一个区域的原始自然景观。但是,气候变化让它们再也无法维持原生态。管理者必须进行抉择:是放任自然保护区的景观随气候变化而变化,还是进行大量人为干预,维持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但不管作出哪种选择,国家公园都不可能再保持“ 自然”的原始状态。

名不副实的海洋保护区

撰文/丹尼尔·克雷西(Daniel Cressey)

全球有5 000 多个海洋保护区,但它们或因太小而没有发挥作用,或仅仅做到“以邻为壑”,让渔业和水污染转移到了相邻海域。这些名不副实的海洋保护区,怎样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科学家应该回应微博吗

撰文/阿普娃·曼达维利(Apoorva Mandavilli)

今天,科学家的论文一发表,不但要遭遇来自同行的批评,还必须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尤其是来自微博的评论。全新的沟通方式,让科学家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红外线能诊断精神疾病吗

撰文/戴维·奇拉诺斯基(David Cyranoski)

日本的医院开始运用近红外成像术(NIRS)来诊断精神疾病,但批评者认为这种技术尚不适合用于临床。

第三类视觉

撰文/柯里·洛克(Corie Lok)

眼睛里除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外,还存在第三种感光细胞。

它的发现将颠覆视觉研究的金科玉律。

【对话】

为“入侵物种”平反

采访/布仁丹·博聂尔(Brendan Borrell)

全球各处都能看到外来物种,传统观点常常把这些生物看作是破坏本地生态系统的可怕“入侵者”,必须全部清除。但生态学家马克·戴维斯认为,外来物种被妖魔化了,大多数外来物种都是良性的,不必对它们赶尽杀绝。

【天文学】

平民卫星

撰文/亚历克斯·方(Alex Soojung-Kim Pang)

鲍勃·特威格斯(Bob Twiggs)

人造卫星不再只是少数机构和超级财团才用得起的昂贵工具。标准化的微型卫星正在进行各种在轨实验,其费用非常低廉,任何一家公司、一所学校,甚至一般的航天发烧友,都可以用它们来开展自己的太空活动。

X射线新天眼

撰文/菲奥娜·哈里森(Fiona Harrison)

查尔斯·J·黑利(Charles J. Hailey)

133 个同心圆玻璃筒一层层嵌套在一起,构成了核光谱望远镜阵(NuSTAR)的一个镜头——这台X 射线空间望远镜将是天文学家窥探宇宙隐蔽角落的最新利器。

【医学·健康】

染色体动了 疾病来了

撰文/汤姆·米斯特利(Tom Misteli)

在我们的细胞核内,染色体的位置并非随机分布,它们与基因、蛋白分子和一些细胞机器构成了一个精妙的系统,在这个系统的作用下,每条染色体都在细胞核中占据着一个自己偏爱的、最适合发挥功能的位置。一旦系统中某个环节失常,染色体在细胞核内擅自移动,肌萎缩、癌症、早衰等疾病就会接踵而来。

如果“灵魂”可以出窍

撰文/米格尔·A·L·尼科莱利斯(Miguel A. L. Nicolelis)

科学家畅想着一个疯狂而让人神往的“脑网络”时代:我们或许可以与同事脑对脑直接沟通;可以用脑电波将我们看到的激动人心的场景发射到移动硬盘里存储;瘫痪病人可以用脑电波控制机器,摆脱轮椅生涯;每一个人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想,以无可替代的第一人称视角保存下来,并可以随意下载。

运动提高孩子智力

撰文/史蒂夫·阿扬(Steve Ayan)

坚持身体锻炼是否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脑力?健康的孩子就会在学业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吗?研究人员设计了很多测试,进行了多项实验,结果发现身体健康与优秀的学习成绩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关联。

【科学史话】

杰斐逊的驼鹿

撰文/李·杜盖金(Lee Dugatkin)

18 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丰伯爵认为,美洲大陆上的生物都是退化的物种,包括土著居民和移民的后代。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奋起反击这一理论,杰斐逊认为,一只大型驼鹿是击溃欧洲人“美洲物种退化”这一观念确凿无疑的证据。

【社会学】

假名牌的心理学成本

撰文/雷·赫伯特(Wray Herbert)

穿戴假名牌会让你说谎、骗人,变得尖酸刻薄。

【前沿扫描】

维生素D要补充吗

寄生虫能治病

住得越挤人越胖? / 为什么你不如朋友受欢迎

啤酒面糊 煎炸更美味 / 既非石墨 也非钻石

巴格达追鸟人 / 寒冬是万恶之源

透视流感病毒 / 成群结队的粒子

香臭因人而异

“全力”以赴 / 死于塑料

“雪球地球”引爆生物进化

【专栏】

【健康科学】

YouTube 疗法

撰文/凯蒂·莫伊斯(Katie Moisse)

治疗普通感冒

撰文/韦罗妮克·格林伍德( Veronique Greenwood)

【生命的壮阔】

“ 健康犬”会传播狂犬病毒吗

撰文/严家新

【天人集】

野性的呼唤 在水泥丛林中

撰文/王道还

【论坛】

僵局不僵

撰文/弗兰切斯卡·格里福(Francesca Grifo)

【技术档案 】

开放还是封闭?

撰文/戴维·波格(David Pogue)

【图表科学】

恋爱中的大脑

撰文/马克·菲谢蒂(Mark Fischetti)

【怀疑论者】

胡迪尼的怀疑论忠告

撰文/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

【反重力思考】

倒霉蛋的生涯

撰文/史蒂夫·米尔斯基(Steve Mirsky)

【经典回眸】

金星大气 气候怀疑论 火花的乐趣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0篇文章 6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