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卷首语by严锋

网络上流传着一些QQ自动回复的段子,看了令人捧腹。这些自动回复都是固定的一个字或一句话,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下,竟然也回应得有模有样。当然现在还有许多更加先进的聊天机器人,用以模拟人类的自然会话,其终极努力是要以假乱真,通过著名的图灵测试。一年一度的勒布纳人工智能奖(Loebner prize)奖励能欺骗人类聊天对象的计算机程序。Bruce Wilcox开发的Suzette聊天机器人愚弄了一位裁判,赢得了2010年度的勒布纳奖。

图灵当时预言,50年后用一台机器和人进行5分钟的图灵测试,其成功骗过人类的几率为70%。现在看来,图灵过于乐观了。目前的聊天机器人大部分采用模式匹配,配有强大的知识库,但是在模仿人类思维方面还进步甚微——这对我们的自尊心既是打击,又是安慰。

但是不要说这样的努力没有意义。本期《谁是华生》一文中介绍的人工智能明星“华生”,代表了自然语言识别领域的最新成就。依据出色的编程、强大的运算和海量的存储器,它几乎能够回答一切知识性的问题。我们都用过维基百科,但那还是需要自己去搜索,而且数据资料有限。我们都用过百度知道,但那还是需要其他人来回答,答案五花八门,搞怪百出,可靠性令人怀疑,而且很多问题永远是零回答。设想一个超级的维基百科与百度知道的组合体,精确度高,可靠性强,答案百发百中,这样的技术已经在我们的眼前了。这会对我们的学习教育和知识普及有怎样的影响?

或者说我们对计算机的依赖又会进入到一个怎样的新阶段。人们早已习惯了“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英语中有google generation(搜索引擎一代)的说法,指生活工作离不开搜索引擎的人群。一方面,数据库与搜索技术给人带来了极大的效率与便利;另一方面,很多人不再花苦功去收集资料,不再费力记忆与思考。长此以往,大脑的机能会出现某一方面的退化吗?

谷歌和百度都还需要人的很大程度的参与,需要筛选、分析和甄别。当更高效准确的新一代智能数据库向我们走来,在欢呼的同时,我们该保持冷静与戒备。比如,应该限制孩子们对“华生”的使用吗?

这是一个问题。

目录

封面故事:征服小行星

人们习惯于把它们看作来自天际的威胁。其实,它们可以成为人类征服太空的最佳帮手。更妙的是,它们的体内大多蕴藏着我们亟需的资源。此外,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是它们带来的。换言之,我们不该只将小行星视作潜在的危险,更应看到它们为我们带来的机遇!

2050:地球客满?

40年后,地球上将有90亿人口。一个灾难性的未来?完全不是!《新发现》为你一一道来。

最古老的岩画

迄今已知最古老的岩石壁画位于欧洲,距今约有3.5万年。不过,不久前在澳大利亚所发现的岩画年代可能更为久远。

动物鸣叫的方程式

迄今为止,因为相信不同物种都有自己特定的鸣叫声,科学家们从没有提出过动物利用声音交流的普遍规律。不过,这将不再是一片空白:两位美国研究人员刚刚制定出一个数学模型,能根据任何动物的体温和体重来确定它所发出的声音特性。

细胞:触觉决定命运

人们一直认为细胞主要是由基因和一些化学因素控制的。错!研究人员最近证明了细胞的功能及变异情况会根据它们周围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这项决定性的发现将推进人们抗衰老的斗争。

谁是华生?

“简单!他是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得力助手”——嘿嘿,大错特错!这位华生不做任何调查。他搜集了海量的信息,有望在电视问答游戏中赚到几百万。

人性与兽性

人们习惯用人性和兽性这两个词来区分人格的好坏,但当我们对动物与人类进行更深入的考察之后,会愈来愈发觉:什么人性啊,兽性啊,其中的分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清楚。

“蛟龙”探海

就在嫦娥二号探月卫星飞天之前月余,中国首台7000米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下潜到了3759米的海底,并完成了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中国研制深潜器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努力?

飞艇归来

上世纪30年代的飞艇坠落事件似乎为这种空中巨兽的命运彻底画上了句号。不过如今,借助最先进的技术和无以伦比的优势,它们强势回归。

医学成像:防患于未然

无须打开身体便可观察体内结构,这是医学界的一个古老梦想。如今,借助于一些放射性示踪剂和日臻完善的成像仪器,医生能尽早地诊断病症、更好地跟踪病程和评估疗效。

科学外史:宇宙:隐身玩家的游戏桌还是黑暗森林的修罗场?

惯性参照系:魔鬼在细节中

庖丁解龙:恐龙是怎么变酷的?(六)——始祖鸟引发龙鸟姻缘

生活:吃在实验室

我们生活中的食品是怎样加工出来的?来看看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吧。

读图:玩命摄影

火山、龙卷风、海渊、海中怪物都不能使极限摄影师望而却步。为了摄影,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

话题:



0

推荐

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

4010篇文章 6年前更新

什么是科学松鼠会? 我们认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 我们试图让科学传播并且流行起来。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