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9月举行的欧洲糖尿病研究会年会上,看似与糖尿病不搭界的肿瘤居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原因是原本治疗2型糖尿病的老药二甲双胍沾上了肿瘤的边。
由于偶然发现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中肿瘤发生率较低,于是科学家们对这个药在肿瘤领域的作用发生了兴趣。
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的Phillip A. Dennis等让实验小鼠接触烟草中的致癌原,然后在它们的饮水中加入二甲双胍。在饮用水中给予最大剂量二甲双胍12周(大约相当于小鼠寿命的10%)后,小鼠中的肿瘤倍增减少了33%,肿瘤大小减少了34%。未给予二甲双胍的小鼠100%患上了烟草致癌物质引起的肺肿瘤。
在第一个用二甲双胍预防肿瘤的人体试验中,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医学院的Kunihiro Hosono博士和同事发现,随机进入1个月小剂量二甲双胍(250 mg/日)治疗组的非糖尿病患者异常隐窝病灶(简称ACF,一种内窥镜下的结肠直肠癌替代性标志)的平均数显著减少。
研究人员将有ACF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12位接受二甲双胍治疗,14位不治疗(开始的时候是实验组12人,对照组14人,但结束时实验组就只有9个人了)。1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患者不但ACF数量较少,而且增殖细胞核抗原(一种参与DNA复制的蛋白质,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指数也显著下降了。
科学家们认为二甲双胍对肿瘤的防治作用可能与其对细胞代谢的调控有关,也可能与其降低胰岛素等激素水平有关(是的,是降低胰岛素水平,因为二甲双胍降血糖本来就不是靠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是通过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效率提高,所需要的胰岛素就减少了)。
目前关于二甲双胍防治肿瘤还只是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只有进行了更大规模更深入的临床试验,才有可能得到药监部门的批准获得新的适应症。但是,二甲双胍在肿瘤领域的研究可能面临阿瓦斯汀在眼科领域类似的遭遇。这是因为二甲双胍是非专利药,价格便宜利润低,能出得起钱的厂家可能不愿意耗巨资为它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并申请新的适应症。
0
推荐